美国次贷危机的传染机制——基于股票市场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来源 :上海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ef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危机却周期性地上演。2007年突如其来的美国次贷危机延续了历史上数次金融危机的传染特性,使金融风险和恐慌在国际股票市场迅速传递,进而造成新一轮的全球衰退。研究次贷危机的生成机理和传染机制正是为了得出防范金融风险的有益启示。因此本文也顺着这样的思路展开。首先本文对美国次贷危机作了回顾,主要说明次贷危机在本质上是一场由过度金融创新引发,以跨市场金融风险传递为特征的信用危机。危机源于一条有型的信用创造链条,该链条联系了美国的整个资本市场。   然后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重点研究了次贷危机在全球股市的传染机制。理论部分以多重资产定价模型为分析框架展开,推导出两种传染机制:流动性冲击传染和预期因素传染。流动性冲击传染机制的核心是流动性紧缺作为客观制约,迫使机构投资者被动地在他国进行资本抽离,从而传导了危机。预期因素传染机制的核心在于以宏观基本面相似和贸易联系紧密两方面为基础产生的下跌预期,使得机构投资者主动地在他国市场上抽离资本,从而传导了危机。机构投资者的行为被广大投资群体所认知,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产生了羊群效应,扩大了国际股市的跌幅和波幅。   在实证部分本文运用了DCC_MVGARCH模型来分析七个经济体间股指收益率的动态相关性。次贷危机从美国到发达经济体的传染,在实证结果上表现为危机爆发后的某些特定时段动态相关系数的显著上升,长期来看具有均值回归特性。危机的传染以资本与金融账户开放为条件,以流动性和预期为传染机制。中国在次贷危机传染过程中表现出相对独立性,且遵循美国-香港-中国的传染路径。美国与中国的不相关性是基于中国的资本金融账户未开放和两国的内生因素影响。中国与香港股市的相关性主要基于两市占相当权重的A+H股。   最后本文得出了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风险防范的启示与建议。对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内部风险主要从加强商业银行改革与资产管理、规范机构投资者行为以及建立跨市场的综合监管体系三方面展开。对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外部风险主要从资本与金融账户渐近开放,宏观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国际经济协调合作三方面展开。
其他文献
探讨孕哺期暴露2,4-二氯苯氧乙酸(2,4-D)对仔代大鼠早期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大鼠于受孕后第2天开始经口灌胃染毒2,4-D 0,25、50、100 mg/kg直到仔鼠出生后第21天。结果显示
近几年,数字印刷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在个性化印刷、按需印报、按需印书等方面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据统计,1998年全世界按需印书产值为540亿美元,占图书印刷市场的5%,但有人预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整车厂总装车间的加液设备的类型以及液体种类,总结了加液设备的在线布置类型,以期为总装车间的生产线加液设备组合方案及工艺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 总装车间;液体加注;加注设备组合  液体加注设备,顾名思义就是指辅助整车系统对于制动液、冷却液、空调液、动力转向液、变速箱液、发动机液、风窗洗涤液及汽油进行加注的各种辅助设备。由于上述液体中,有些是需要抽取一定的真空值,再进行加注
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由来已久,改革开放以来更是在波动中不断扩大,自1999年起城乡收入差距一直处在高水平,并且保持上升趋势。据有关资料统计,世界多数国家的城乡收入比率在1.
学位
超过9.1英寸的大尺寸TFT LCD的出货量在2010年第三季降到1.63亿片,较前季下降4%,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则呈现7%的增长.营收数字达到美金213亿元,较前季下滑7%,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则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进程日渐加快,经济周期领域的研究重心逐步转向开放经济体系中,国内的许多学者开始致力于国际经济周期问题方面的研究。目前,对于国际经济周期领域的
学位
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合理使用制度立法模式的单一导致司法裁判中各个法院对于合理使用的认定难以确定一个统一的认定依据和方法,明确合理使用的判定标准,对于我国著作权案件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与发达国家不平等的经济与政治关系。为了解决由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强大的市场力量造成的发展中国家贫困、不平等和环境恶化等威胁到可
作为每年一届的汽车盛会,广州车展在这短短的十天内将全球爱车人的目光全部聚焦于此。随着这几年汽车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提及广州,人们不再只能想到“吃”。  在各大CEO之间的
在卷筒纸轮转机上,纸张以纸带的形式从纸卷上连续展开并源源不断地供给印刷装置,纸带必须具有一定的张力,这是因为只有把纸带拉紧才可能控制它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