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与成长:公益建设中的内生型村庄治理——基于湖北省J村的实证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后税费时代以来,随着国家资源的注入和农民负担的减轻,广大农村地区长期被压抑的发展需求逐步得到释放,而此前的治理模式又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村庄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尝试以个案分析的方法,以J村在税改前后的公共建设为切入点,分析该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围绕村庄需求展开的一系列建设和治理活动,尝试探究其成功运转的内在机理。在该个案中,J村作为一个普通的村庄共同体,出于村庄自身对各类公共产品的迫切需求,在治村精英等内生力量的主导下积极开展切合实际的公益建设,并在连续开展的公益建设中进行因地制宜的制度性创造,形成了具备自主管理和运作的村庄内生组织,同时新的村庄权威类型得以确立和巩固。在此基础上,包括村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以及外部资本和政府支持等各类资源被逐一整合到村庄的综合建设中来,促成村庄物质和社会资本的良性积累,由此进一步巩固村庄建设的既有成果以及村庄共同体的稳定,并为后续的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通过对J村这一个案的分析,本文提出后税费时代的中西部村庄要实现因地制宜发展,就必须注重村庄共同体的内生性,充分发挥村庄作为有机整体的自主性,结合村庄的实际需求开展村庄建设和治理,进而实现新时代背景下村庄治理的良性运转。
其他文献
学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稳定必然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因素影响,对于中国来说政党制度就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我国,要想实现社会稳定,就必须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反映了19世纪30年代的时代特征。关于法兰克福学派的政治观点,主要反映在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等人对大众文化理论的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