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代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比较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vodsbsbsbsbs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空间代时间和配对样地的方法,在不同母岩、不同林龄阶段和不同海拔高度对黔中和黔东南9组马尾松人工林配对样地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不同林龄阶段、不同海拔高度的配对样地林分平均高、平均优势高、林分蓄积、平均胸径、单株材积等指标均表现为2代大于1代。树高连年生长、胸径连年生长和材积连年生长除个别龄级外在整个生长过程总体表现为2代略大于1代。2代林分最大径阶比1代最大径阶高出一个径阶,且2代林分的株数百分比按径阶分布比1代的要稳定,1代表现为幅度变化大,林分分化相对大于2代。总体看,连栽未出现林分生产力下降现象。   不同林龄阶段、不同海拔高度1、2代马尾松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表现为灌木层1代大于2代,草本层2代大于1代。从结构上看,1代与2代林下植被总体均表现为灌木层多样性大于草本层。连栽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表现为1代好于2代,灌木层物种数多于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出现下降趋势。   2代马尾松林样地腐殖质层厚度和B层厚度总体高于1代,剖面形态2代好于1代。在不同林龄阶段,2代马尾松林下的土壤容重小于1代,土壤总孔隙度和土壤含水率2代大于1代;在不同海拔高度,土壤容重表现为2代低于1代,土壤总孔隙度2代大于1代,土壤含水率表现不明显。在不同林龄阶段、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土壤层次全N、全P、有机质、全K、碱解N、速效P表现为2代大于1代,交换性Ca2+Mg2+和速效K表现不明显。总体看,马尾松连栽未导致地力衰退,但PH值略有下降。   因此,通过合理经营,连栽马尾松不会造成林分生产力下降和地力衰退。砂岩和砂页岩对连栽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影响不明显。
其他文献
本试验以‘大五星’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cv.Da Wu Xing)试管苗和叶片愈伤组织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EMS和不同处理时间进行化学诱变,并对诱变处理后试管苗进行形态、同
百合是著名的秋植球根花卉,其鳞茎具有自发休眠的特性,解除鳞茎休眠需要一定的低温积累,这是百合种球采后处理的关键环节。本文以白天使、普瑞头、索邦、西伯利亚四种百合品
本文本着住宅水景设计应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分析影响北方住宅水景设计的限定因素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满足公众需求的科学、合理的北方住宅水景设计形式。  本文共分
以小黑杨(Populus simonii×P.nigra)单倍体植株为试材,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进行胆碱氧化酶基因(codA)的遗传转化,获得卡那霉素抗性植株4株,最高转化率为1.8%。经PCR检测、South
  巴山冷杉(AbiesfargesiiFranch)隶属于松科(Pinaceae)冷杉属(AbiesMill.),为我国特有树种,分布广,资源蓄积量大,以往研究多集中于森林培育,森林经理方面,本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
为研究干旱胁迫下柽柳基因的表达,以干旱处理下的柽柳为tester,以正常生长条件下的柽柳为driver,利用SSH(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分别构建了干旱胁迫处理的刚毛柽柳根部消减cDNA
该文针对哈尔滨市马家沟规划建设的现状,运用景观生态学和传统的景观分析评价的方法,对其滨河绿地景观空间要素的组合模式、滨河绿地系统、植物景观、河道景观及场地性进行了
  本论文试图引入“用后评估”(POE)的方法,以使用者的需求反映为切入点,探讨居住区景观的设计方法。  本研究以曾经实习过的沈阳万科四季花城6区景观为研究对象,利用使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