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空间代时间和配对样地的方法,在不同母岩、不同林龄阶段和不同海拔高度对黔中和黔东南9组马尾松人工林配对样地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不同林龄阶段、不同海拔高度的配对样地林分平均高、平均优势高、林分蓄积、平均胸径、单株材积等指标均表现为2代大于1代。树高连年生长、胸径连年生长和材积连年生长除个别龄级外在整个生长过程总体表现为2代略大于1代。2代林分最大径阶比1代最大径阶高出一个径阶,且2代林分的株数百分比按径阶分布比1代的要稳定,1代表现为幅度变化大,林分分化相对大于2代。总体看,连栽未出现林分生产力下降现象。
不同林龄阶段、不同海拔高度1、2代马尾松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表现为灌木层1代大于2代,草本层2代大于1代。从结构上看,1代与2代林下植被总体均表现为灌木层多样性大于草本层。连栽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表现为1代好于2代,灌木层物种数多于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出现下降趋势。
2代马尾松林样地腐殖质层厚度和B层厚度总体高于1代,剖面形态2代好于1代。在不同林龄阶段,2代马尾松林下的土壤容重小于1代,土壤总孔隙度和土壤含水率2代大于1代;在不同海拔高度,土壤容重表现为2代低于1代,土壤总孔隙度2代大于1代,土壤含水率表现不明显。在不同林龄阶段、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土壤层次全N、全P、有机质、全K、碱解N、速效P表现为2代大于1代,交换性Ca2+Mg2+和速效K表现不明显。总体看,马尾松连栽未导致地力衰退,但PH值略有下降。
因此,通过合理经营,连栽马尾松不会造成林分生产力下降和地力衰退。砂岩和砂页岩对连栽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影响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