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干原子介质中光场的线性局域和非线性局域的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y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观察、分析和总结光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时所呈现出的现象,我们可以研究光的性质和介质的性质。某些情况下,比如需要较大的折射率的时候,我们倾向于选用光与介质共振作用的系统。不过,共振作用意味着介质对光的强吸收。幸运的是,科学家后来发现了电磁感应透明(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transparency,简称EIT)和主动拉曼增益(active Raman gain,简称ARG)这两种机制。EIT系统能够抑制介质对光的共振吸收。与EIT系统有所不同的是,ARG系统是靠对光的增益来抵消介质对光的共振吸收。基于这两种机制,对弱光与介质共振作用的研究得到快速发展,很多理论和实验相继实现。  本文所用的相干原子介质就是电磁感应透明介质和主动拉曼增益介质。我们对这两种介质中的光场的性质,特别是光场在横向(与光传播方向垂直)上的局域性进行了研究。具体内容包括:⑴考虑了基于EIT且具有N型能级结构的冷原子气体系统。在此系统中,实现了具有多种准周期外势的(2+1)维Aubry-André模型(简称AA模型)。在AA模型中,我们实现了各种准周期外势下的线性基态(包括非局域态和局域态),还研究了维度和非线性对这些线性基态的影响。最后还研究了外势的准周期性对信号光的局域性的影响。此外,我们的模型能够很方便地调节准周期的强度和类型。⑵基于ARG,我们在实温下的相干原子气体系统中实现了(1+1)维线性安德森模型和非线性安德森模型。在安德森模型中,我们研究了多种局域态,给出了非线性对线性局域态的影响,而且还完成了基态孤立子的稳定性分析(包括线性稳定性分析、加噪声后做传播)。
其他文献
量子点作为生物检测中新兴起来的一种荧光标记物,它与传统的半导体体材料相比出现了一些特殊的光电特性,因此在生物标记、检测、发光器件等多个研究领域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由
光与原子的相互作用对于研究原子结构,以及光的吸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这种相互作用已经被应用到弱磁探测技术和原子钟的研究。在实际的原子中并没有理想的模型,通常就需
伽玛射线暴(简称伽玛暴)是来自宇宙深处短时标、强烈爆发且极端高能天体爆发现象。本文首先简要概述伽玛暴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和观测研究进展。过去十多年中的研究表明,瞬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