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探索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人类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按照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来掌握世界的最基本方式。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它既创造了客体价值,也优化了主体功能。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一部人的实践活动及其形态发展的历史。实践的不断发展突出地表现为人类的实践方式和实践观念的不断更新和转变。不同形态的实践是不同时代的产物,不同形态的实践也展示着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面貌。人基于自身实践展开的历史同时也是人类实践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的演进历史。从原始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的实践方式已依次经历了依附性实践、经验性实践、改造性实践三个阶段。目前,正处于由改造性实践向生态性实践的演进过程中。实践观念是人类的实践活动从根本上区别于一切非人类的实践活动的内在根据。实践观念合理与否,是人类实践活动产生合主体效应或反主体效应的关键之所在,人类实践观念的不合理,使传统工业实践方式陷入误区,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生态问题日益凸显。事实表明,只有变革实践方式,倡导新型实践理念,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领域,生态环境问题对近现代实践方式的现实否定和正在涌现的新的生产生活实践形态,表明了当代实践正在发生转向,即以生态实践取代现代实践方式,这是人类拯救自然和自身的现实选择。生态实践是以生态为优先、遵循生态规律,以生态整体性来约束自身,倾向于推动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的实践方式。生态实践注重人的利益需要结构的平衡与优化,同时也强调实践的改造与维护并行,这是对社会关系进行合理的调整,使人类自觉地对自然界的自在存在和自身利益作整体考察,从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实践模式。生态实践通过建设与自然体系相融洽的经济发展方式、社会生活方式等,来改变现存的环境瓦解状况,其蕴涵的价值取向就是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生态实践的整个活动过程,无论是总体性方面还是具体的实践形式,都是对生态环境的优化建设与社会经济的优化建设的辩证统一。生态观念是生态实践发展的关键环节。它秉持一种整体性的思维方式,来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自身的关系,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为目的。生态实践观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哲学基础,也是人类由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所需要的新的实践理念。生态观念对于人类实践的所有领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变革传统实践方式,倡导新型实践理念,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缓解二者之间的紧张局面,推动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生态实践是对依附性实践、改造性实践的合理超越,是实践的属人特征的完美体现。生态实践概念的提出不仅能为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理论体系提供新的视角,而且能在反思传统实践理性的基础上丰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理论,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