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BCL患者化疗后脑FDG代谢变化规律的18F-FDG PET/CT研究

来源 :宁夏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ny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研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18F-FDG PET脑数据,探讨DLBCL患者化疗后不同脑区葡萄糖代谢变化规律,同时分析其葡萄糖代谢改变与糖酵解总量(total lesion glycolysis,TLG)、临床分期、化疗周期及化疗后行PET/CT时间间隔的关系。为化疗可能引起的认知功能损害提供神经影像学依据。方法纳入45例分别于基线及化疗后(9例4化疗周期后、26例6周期后、10例8周期后)行两次18F-FDG PET/CT检查的DLBCL患者(DLBCL组)和性别、年龄匹配的29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所有DLBCL患者均接受规范的CHOP或R-CHOP方案化疗。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如临床分期、化疗周期、化疗后行PET/CT时间等。美国GE公司Discovery VCT 64型PET/CT进行图像采集。1.将DLBCL组基线脑PET图像与对照组进行组间的体素对体素的SPM8统计分析,获得DLBCL患者与正常人脑部葡萄糖代谢有统计学差异的脑区。2.应用SPM8统计分析,获得DLBCL组分期为I、II期患者与III、IV期患者的脑部葡萄糖代谢差异。3.基于统计参数图的预处理及ScAnVP软件ALL模板将大脑划分为120个左右对称的脑区,计算DLBCL组各脑区化疗前后相对葡萄糖代谢率,比较各脑区代谢差异的半定量值。4.应用AW4.4工作站,采用PET VCAR获得TLG值。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DLBCL组化疗前后各脑区相对葡萄糖代谢率进行配对t检验;将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与TLG、临床分期、化疗周期及化疗后行PET/CT时间间隔行Pearso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DLBCL组基线较对照组右侧颞上回、颞中回(BA39)葡萄糖代谢减低;未发现代谢增高脑区(p<0.05)。2.DLBCL组分期为I、II期患者与III、IV期患者的脑部葡萄糖代谢没有差异差异(p<0.05)。3.化疗后,相对葡萄糖代谢率减低的脑区包括:前额叶皮层(左侧眶部额下回、右侧直回)、边缘系统(双侧颞极、右侧前扣带和旁扣带回、双侧海马、双侧海马旁回、双侧杏仁核、右侧丘脑)、双侧嗅皮质、双侧脑桥、小脑(左侧小脑脚、小脑蚓部部分区域、双侧小脑半球部分区域)p<0.05)。化疗后,相对葡萄糖代谢率增高的脑区包括:双侧枕叶(双侧枕上、中、下回、双侧楔叶)、双侧顶叶(双侧顶上回、双侧角回、双侧缘上回、双侧中央后回、双侧楔前叶、双侧顶下缘角回)、额叶(右侧中央前回、右侧三角部额下回、右侧岛盖部额下回、右侧额中回)、双侧距状裂周围皮层(p<0.05)。4.DLBCL组化疗后相对葡萄糖代谢率有差异脑区与TLG、临床分期、化疗周期无关。右侧直回、左侧枕中回相对葡萄糖代谢率与化疗后行PET/CT时间间隔呈负相关。结论化疗后前额叶、边缘系统(包括海马、海马旁回)的代谢减低可能与患者的认知功能的改变有关;枕叶、顶叶的代谢增高和部分颞叶的代谢减低可能与患者神经精神状态的改变有关。化疗后脑区18F-FDG代谢的变化和脑区的功能及解剖位置具有联同性,了解FDG代谢水平的变化,有助于客观评估化疗对脑功能的影响。TLG、临床分期、化疗周期与化疗引起的脑FDG代谢无关,化疗后行PET/CT时间间隔可能与化疗引起脑FDG代谢变化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1.分析ZNF831基因在临床肺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资料、生存预后之间的关系。2.探讨ZNF831基因在化学致癌物诱导肺腺癌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在不同肺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3.初步探索ZNF831基因在肺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制。方法:1.基于TCGA数据库收集的数据,分析ZNF831基因在肺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
钽铌酸钾(KTa1-xNbx O3,KTN)晶体因为其优异的电光性能和对环境无污染的优点受到科研人员的广泛研究。KTN晶体是一种多功能光电功能材料可用于光学器件的制备。由于其优良的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极大地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深刻地改变了个人、企业、政府等的行为和习惯,而智能手机的发展在整个移动互联网大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
在计算机的软硬件技术高速发展下,如今已经进入了大数据信息阶段,传统的数据处理在面对数据规模较大的处理任务时,其执行速度和效率非常低甚至根本无法完成处理任务,分布式计算进而出现。目前主流分布式计算框架有Spark、Hadoop;常见集群计算模块有HDFS(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分布式文件存储系统;Spark中特有的RDD(Resilient Distribut
故障测试在芯片开发中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分布于开发的各个环节中。每个芯片在发布前都需要进行故障测试,以确保有缺陷的芯片不会流入市场。通常,通过将芯片安装在自动测试设备上,并对芯片应用不同的测试向量来检测故障。此外,对于故障测试未通过的芯片,需要对其进行诊断,以确定测试失败的原因,以便改进制造过程,提高成品率。测试集优化在降低芯片测试成本方面有重要的意义。随着芯片尺寸的减小,芯片上电路的复杂性也在增加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占用大量工人时间而不顾效率的工作模式逐渐被淘汰,高效的健康工作模式得到认可。人脸状态识别是基于计算机视觉判断采集图像中人脸所处的状态的技术。人脸状态能够有效反应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信息,通过识别人脸图像判断一个人的行为信息逐渐成为状态检测的主流。目前主流人脸识别技术多以人面部纹理、骨架、器官的静态特征来判断人脸所处状态,不能依据脸部全局肌肉的运动变化判断人脸所处状态。生物视
近年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由于具有自发光、响应速度快、驱动电压低、可以实现柔性显示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在显示和照明领域。然而传统OLED使用的有机材料玻璃化温度低,对空气中的水氧敏感,导致器件的稳定性较差,阻碍了OLED在实际应用中的进一步发展。本论文采用在空气中具有高稳定性的无机金属氧化物作为载流子传输材料来提高器件的稳定性。作为电子传输材料的n型无机金属氧化物需要通过旋涂工艺形成薄膜,
三维有序大孔导电颗粒(Three-dimensionally ordered macroporous,3DOM)由于具有相互贯通的三维有序结构、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缺陷少、导电性优良、孔壁易于化学改性等独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virus,CIAV)是一种临床上能够引起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淋巴组织萎缩为主要特征的鸡传染性贫血(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光流控技术是一种无接触、高精度的微流体控制方法,其在生物、医疗、化学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金纳米结构在激光照射下产生等离激元共振现象,伴随着局域加热及局域场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