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研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18F-FDG PET脑数据,探讨DLBCL患者化疗后不同脑区葡萄糖代谢变化规律,同时分析其葡萄糖代谢改变与糖酵解总量(total lesion glycolysis,TLG)、临床分期、化疗周期及化疗后行PET/CT时间间隔的关系。为化疗可能引起的认知功能损害提供神经影像学依据。方法纳入45例分别于基线及化疗后(9例4化疗周期后、26例6周期后、10例8周期后)行两次18F-FDG PET/CT检查的DLBCL患者(DLBCL组)和性别、年龄匹配的29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所有DLBCL患者均接受规范的CHOP或R-CHOP方案化疗。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如临床分期、化疗周期、化疗后行PET/CT时间等。美国GE公司Discovery VCT 64型PET/CT进行图像采集。1.将DLBCL组基线脑PET图像与对照组进行组间的体素对体素的SPM8统计分析,获得DLBCL患者与正常人脑部葡萄糖代谢有统计学差异的脑区。2.应用SPM8统计分析,获得DLBCL组分期为I、II期患者与III、IV期患者的脑部葡萄糖代谢差异。3.基于统计参数图的预处理及ScAnVP软件ALL模板将大脑划分为120个左右对称的脑区,计算DLBCL组各脑区化疗前后相对葡萄糖代谢率,比较各脑区代谢差异的半定量值。4.应用AW4.4工作站,采用PET VCAR获得TLG值。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DLBCL组化疗前后各脑区相对葡萄糖代谢率进行配对t检验;将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与TLG、临床分期、化疗周期及化疗后行PET/CT时间间隔行Pearso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DLBCL组基线较对照组右侧颞上回、颞中回(BA39)葡萄糖代谢减低;未发现代谢增高脑区(p<0.05)。2.DLBCL组分期为I、II期患者与III、IV期患者的脑部葡萄糖代谢没有差异差异(p<0.05)。3.化疗后,相对葡萄糖代谢率减低的脑区包括:前额叶皮层(左侧眶部额下回、右侧直回)、边缘系统(双侧颞极、右侧前扣带和旁扣带回、双侧海马、双侧海马旁回、双侧杏仁核、右侧丘脑)、双侧嗅皮质、双侧脑桥、小脑(左侧小脑脚、小脑蚓部部分区域、双侧小脑半球部分区域)p<0.05)。化疗后,相对葡萄糖代谢率增高的脑区包括:双侧枕叶(双侧枕上、中、下回、双侧楔叶)、双侧顶叶(双侧顶上回、双侧角回、双侧缘上回、双侧中央后回、双侧楔前叶、双侧顶下缘角回)、额叶(右侧中央前回、右侧三角部额下回、右侧岛盖部额下回、右侧额中回)、双侧距状裂周围皮层(p<0.05)。4.DLBCL组化疗后相对葡萄糖代谢率有差异脑区与TLG、临床分期、化疗周期无关。右侧直回、左侧枕中回相对葡萄糖代谢率与化疗后行PET/CT时间间隔呈负相关。结论化疗后前额叶、边缘系统(包括海马、海马旁回)的代谢减低可能与患者的认知功能的改变有关;枕叶、顶叶的代谢增高和部分颞叶的代谢减低可能与患者神经精神状态的改变有关。化疗后脑区18F-FDG代谢的变化和脑区的功能及解剖位置具有联同性,了解FDG代谢水平的变化,有助于客观评估化疗对脑功能的影响。TLG、临床分期、化疗周期与化疗引起的脑FDG代谢无关,化疗后行PET/CT时间间隔可能与化疗引起脑FDG代谢变化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