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世界经济蓬勃发展,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但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却很不平衡,为提高我国的综合竞争力和巩固我国的经济地位,必须加快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异。区域物流产业是区域经济的重要构成要素,是区域经济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力量之一,在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客观环境下,研究区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有利于政府和物流企业对区域经济和区域物流关系的正确认识,促使政府认识到发展区域物流时区域间的环境差异,选择适合本地区发展的区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从企业层面来讲,可以促使企业在区域范围内寻求合作,壮大区域优势产业,建立高效的企业物流体系,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这也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极为重要的理论课题和现实课题。本文是以舒辉教授所主持的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基于区域发展战略的区域物流发展模式与政策研究(08YJ16)为选题背景所进行的研究。全文主要按照区域物流概述——相关经济理论基础——区域物流产业发展的动因和增长机理——区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对区域物流业影响——典型区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的经济环境分析与比较——区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的工作机制与调控——江西省区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选择与政策建议这一思路展开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应用了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中的增长极理论、点一轴开发理论探讨了区域物流产业发展的动因、增长机理,在对典型区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的经济环境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应用了新经济地理学,供应链理论及产业经济学中的集群理论等,在这些研究基础上,提出区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机制,最后以江西省区域物流产业发展为例,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江西省作出了区域物流发展的模式选择,并针对所选择的模式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这对不同地区的区域物流产业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对丰富区域物流理论也有一定的学术意义。本文对各部分的主要研究内容及观点如下:(1)本文的第一部分是区域物流概述和相关经济理论介绍。对区域物流的研究现状及主要研究观点进行概述,接着介绍了本文在研究过程中所用到的区域经济的相关概念,如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区域物流产业等。引出相关的区域经济理论,如佩鲁的增长极理论,点一轴开发理论,产业集群理论和新经济地理理论;(2)本文的第二部分通过增长极理论和点一轴开发理论研究了区域物流产业发展的动因和增长机理,及区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对区域物流业的影响。得出推动区域物流产业发展的动因主要包括:由物流产业合理化布局带来的物流网络“点一轴”效应;区域物流产业中关键要素所形成的“增长极”;区域中物流产业集群的形成;区域中物流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区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影响区域物流产业发展的动因来促进其发展。区域物流产业的增长过程主要有三个阶段:区域物流产业的孕育期、成长期和成熟期。这三个阶段是随着区域内特定的区位优势或关键资源在物流通道的作用下作为极长极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也是随着区域经济、区域内物流需求与区际物流需求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过程;(3)本文的第三部分应用产业集群理论、新经济地理理论对四种典型区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所适用的经济环境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进行因素分解,最后提出适用于一定区域进行物流发展模式选择的机制。通过对四种典型区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的比较说明,不论哪种发展模式,都具备物流产业发展模式必须满足的最基本的要求,只是程度有所差别。各个模式之间的特征也不是独立的。根据各模式的特征进行因素分解,并提出区域物流发展模式选择机制和调控手段。不同区域可以根据各自的经济特征运用模式选择机制选择合适的物流产业发展模式;(4)本文的第四部分将区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方法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法具体应用于江西省。通过专家打分形式评价江西省区域物流现状,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法得出各区域物流因素的水平,运用区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选择机制得出适合江西的区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为:基于区域交易市场的商贸型物流模式。进一步从江西省物流、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包括政府政策、产业发展规划与特点、企业现状等,得出在江西省发展基于区域交易市场的商贸型物流模式也是切实可行的。同时针对有关的问题从不同侧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包括:转变观念,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壮大区域主导产业,逐步形成区域交易市场,积极发挥政府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