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口腔种植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植入早期感染和修复后种植体周围炎,而菌斑生物膜是导致种植体相关感染(implant-related infection)的始动因子。因此,新型抗菌植入材料的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口腔种植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植入早期感染和修复后种植体周围炎,而菌斑生物膜是导致种植体相关感染(implant-related infection)的始动因子。因此,新型抗菌植入材料的研发显得尤为迫切。目前,众多研究表明,纯钛表面纳米形貌具有抑制细菌粘附和杀菌作用;锌,具有广谱抗菌能力和促进成骨的作用,且不易产生耐药菌;锶具有改善骨免疫反应,促进成骨、抑制成脂和破骨的生物学作用。因此,本研究欲通过水热法在喷砂酸蚀后形成的多级孔洞纯钛表面制备出共掺锶锌的微纳米复合结构,以期在提高骨整合的同时减少种植体周围感染而导致的种植失败,为日后生物材料表面抗菌性能的研究拓宽新思路。研究方法:1、本研究以喷砂酸蚀后的纯钛表面作为对照组。首先,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以及电化学反应等方法来探索新型表面形貌、物质晶相、元素掺杂种类/含量及其抗腐蚀性能、涂层结合强度等表征特性。2、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需氧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革兰氏阴性厌氧菌),通过活死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菌粘附情况,探索新型表面的抗菌性能。3、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探索新型表面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1、表征实验方面,该新型表面为多级孔洞的微纳米复合形貌,表面均匀分布着直径约为30-50 nm的短棒状颗粒,由结晶良好的钛酸锶和钛酸锌晶体组成,锌、锶离子释放过程可长达21天。在具有足够涂层结合强度(42.00±3.00 MPa)的同时,该新型表面还拥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2、抗菌实验方面,该新型表面不仅可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粘附能力,还可通过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分泌多糖胞间粘附素来减少生物膜的形成。3、体外成骨实验,该新型表面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促进细胞早期粘附、增殖以及早期碱性磷酸酶、相关成骨基因的表达。结论:本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钛表面微纳米拓扑结构的修饰方法,制备出的共掺锶锌微纳米复合形貌同时提高了钛表面的材料性能、抗菌性能和早期促成骨性能,为今后研发新型钛基植入材料表面改性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图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图像处理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医学图像的精确分割对医生进行病因诊断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图像边界模糊、强度
目的:回顾分析年龄及术前合并症对老年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根据入排标准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之间就诊于我院口腔颌面外科行手术治疗的口腔鳞状
无人机多次在现代战场中展现了其突出的军事优势,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威胁评估是无人机任务规划系统的核心部分,但在实际战场上,可以获取的数据量是有限的,严重影响了无人
目的通过建立间歇低氧模型,探讨间歇低氧对大鼠认知功能情况的影响;通过注入PI3K/AKT抑制剂及褪黑素,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及褪黑素对间歇低氧大鼠海马区神经元PI3K/AKT信号
制川乌-白芍药对为临床上常用药对,主要用于风湿痹症的治疗。目前多从化学成分、药理效应的角度,阐明制川乌-白芍配伍机制,且给药方式多为口服给药。现代生物药剂学研究表明,中药成分在体内的“代谢”,以及中药成分对肌体“代谢”的调节作用,也是中药发挥疗效的重要环节。药对中成分进入体内,不仅可影响药物代谢酶的活性,进而影响药对中成分的代谢,还可能“干预”肌体内源性物质代谢,使肌体“回调”到平衡状态,而发挥治
目的 观察口服补液是否能通过刺激脓毒症小鼠骨髓细胞和肝脏细胞增殖、提高骨髓和肝脏中的调节性树突状细胞(CD11clowCD45RBhighDCs)的数量、CD11clowCD45RBhighDCs占树突状
社会称谓语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开口交流首先说的就是社会称谓语。由于社会称谓语具有复杂性、文化性,所以留学生在学习中会存在诸多困难,与他人交流时易发生
宫颈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一种妇科恶性肿瘤,不仅严重危害女性的身心健康,而且也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严重负担。尽管宫颈癌的发病情况在不同国家及地区存在差异。但是
目的:应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S-OCT)对发育性白内障患儿术前及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后早期不同时间段眼前节结构进行生物测量,从而了解白内障摘除IOL植入术后发育性白内障患儿眼前节结构的变化。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9年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
研究目的: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之一,也是全球癌症死亡的第三大主要原因。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有超过130万人受到结直肠癌的影响。结肠直肠癌造成的全球威胁正在增加,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