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环天线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应用的研究与设计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yturt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站天线系统是移动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服务区域网络覆盖的优化需要选择合适的基站天线。对一些特殊的覆盖区域,如铁路、高速公路、海岸线以及海岛等带状区域,宜采用水平面半功率角为30°左右的窄波束天线。水平面窄波束天线具有增益高、覆盖距离远的优点,从而可以减少网络覆盖所需要的基站数目,降低网络覆盖的投资成本。   当前,窄波束基站天线主要通过在水平面采用两列(或多列)阵元或外加大型的角反射板等形式予以实现。若采用2L形双环天线作为其阵列单元,则只须一列阵元即可实现水平面半功率角为30°左右的垂直极化波束要求,且结构简洁,因此可以大大降低天线成本。   双环天线过去主要应用于电视广播发射领域,它是一种等效半波振子天线,具有结构简单、馈电点少、增益高、频带宽的特点。将双环天线应用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基站中是一种全新的探索与尝试。   本文首次提出了双环天线在3G基站中的应用形式,并对其方向图特性、阻抗特性以及宽频带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和分析。在充分进行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的前提下,对双环天线提出了改进方案。这种改进的好处在于:在将水平面波瓣控制在一定范围的同时,能最大限度地抑制副瓣电平的上升。通过仿真验证,在工作频带内,这种改进能改善第一副瓣电平值为0.7~1.6dB,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应用改进的双环天线,设计制作了两种不同增益的基站天线。实测结果表明,设计制作的两种天线各项指标均达到了预定的设计目标,证实了双环天线在3G基站中的适用性,且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本文按照阵列天线的设计过程,从方案的理论分析到模型的仿真验证、从天线单元的设计到阵列各项指标的实现、从仿真设计到样机的实际测量,都一一进行了论述。它为双环天线的应用设计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对双环天线在更广泛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其他文献
多媒体数据的数字化为多媒体信息的存取、处理和传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极大的提高了信息表达的效率和准确性,但是多媒体数据的非法传播和拷贝非常容易。因此,对于多媒体作
  本文重点讨论了Ka波段移动卫星通信信道的建模和系统性能的分析与仿真,同时在Ka频段卫星系统中应用Turbo编码技术来补偿信道衰落引起的系统性能的降低。  本文建立了Ka
无线通信系统中,无线信道衰落降低了系统传输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中继技术可以有效地抵抗各种衰落的不利影响,扩大小区的覆盖范围,提高系统的容量,从而提升系统传输的可靠性和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OFDM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当前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然后详细介绍了参数化的无线信道模型,并对目前已有的信道估计技术做了分类阐述和比较。对于目前广泛使用的
Adhoc网络(MANET)是由一系列带有无线收发装置的移动主机节点组成的多跳、没有固定基站和中心节点的临时性自治网络系统。它具有组网快捷、灵活且不受有线网络约束的特点,可广
在各种各样的电子、电力设备或系统中,数量最多,最容易出故障从而导致系统不能正常可靠工作的“元件”之一就是“电接触触点”。据调查,在通信设备中影响信号传输质量、引起故障
本文对指纹识别系统中的算法进行研究与实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我们研究分析了影响整个指纹识别系统性能的几个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指纹子图的快速匹配系统
随着计算机视觉的快速发展,目标的识别与检测作为其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近年来也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新的识别算法不断提出,目标识别的准确率也随之不断提高。然而目标识别算
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太空的探索也随之迈向更高的水平。对于外太空信息的获取,人们已经不满足于文字和声音,人们希望通过视频直观形象的观测到外太空的场景。同时,随着
无线信道环境是相当恶劣和复杂的。对于接收端的信号,不但存在由于地理环境引起的衰落和阴影,以及移动引起的多普勒频移,而且还要受到开放式信道结构带来的各种干扰和噪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