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农村婚嫁仪式变迁研究——以河南省Z村为例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mayicome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农村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中国农村社会出现了亘古未有之巨变。这种变化一方面体现在农村社会基础结构的变化上,另一方面表现为维系农村社会基本结构的价值观念的变化。本文选择婚嫁仪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特定农村社区农民具体生活行为意义的分析,从而揭示农村文化和价值观变迁。婚嫁是农民一生中的大事,对农民的生活世界意义重大。婚嫁仪式作为—种特殊的文化载体,与农民的终极价值关怀密切相关。通过婚嫁仪式的变迁,可以透视农民价值观的变化和农村文化的变迁。   以往关于婚嫁仪式的研究,大多局限在对现象、过程以及功能的静态描述,把婚嫁作为一种孤立的社会文化现象来研究。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来研究仪式,突出权力、经济等因素与文化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旨在发现农村文化变迁的规律。克利福德·格尔兹视仪式为文化体系的象征,即把仪式看做人类用以理解世界、解释世界的符号体系。仪式一方面体现着文化的意义,一方面又是具体行为的实践仪式,提供了当地人解释和实践其世界观、宇宙观的认知框架,承载着社区人民生活的特定意义,因而是文化解码的最好文本,对仪式的解读成为人们理解社会内部结构的途径。这是本文选择婚嫁仪式作为研究内容的重要原因。   伴随着市场化的逐步推进,以工具一理性为特征、利益为导向、大量物质消耗为表现形式的西方式现代文明潮水般冲击着中国农村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改变着中国农民的思考方式、生活习惯,影响着他们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研究婚嫁仪式的变迁与现状,不仅对于乡村治理,而且对于农民本体性价值的获得,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是一个个案研究,选取的对象是一个特定的农村社区,使用的研究方法是长期的参与式观察以及深度访谈。本文以婚嫁仪式为切入点,通过对一个具体村落真实生活世界的长期考察,通过对现象事实的分析,旨在发现农村文化变迁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关注农民的精神世界和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两个维度来阐明如何构建和谐的新型农村社区。
其他文献
村卫生室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的最基层组织,它承担着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两大功能,在农村医疗卫生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以南通市H镇四个村的村卫生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已经进入到了老龄化快速发展期,农村养老问题也面临史无前例的挑战。随着中国农村社会的经济发展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动,以儿子为养老主体的传统农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不仅体现为他们的社会生存状况,还要凸显出他们在心理层面的融入现状。为此,本文在一定规模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通过大量的文献
城市文化软实力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主要组成部分,为城市综合实力的提升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城市竞争力是国家实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城市文化软实力在提升综合国力中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