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nren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和金融改革进一步深化,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既面临难得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在利率市场化已基本实现、金融脱媒日益加剧、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以及社会融资结构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我国银行间竞争加剧,存贷利差缩小,传统业务受到巨大冲击,仅仅依靠扩展存贷业务已经不能给商业银行带来更大利润空间。商业银行要获得进一步发展,必须适应经济新常态和金融改革要求,推动金融创新,拓展非利息收入,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非利息收入和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国内国外业界专家学者已有不少研究,结论也不尽相同。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我国15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为样本,研究非利息收入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研究,为非利息收入合理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首先对非利息收入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研究对象,从理论上阐明发展非利息收入的内在机理。其次以15家上市商业银行数据为基础,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以及构成特点进行分析,讨论我国非利息收入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变化。在实证研究部分,以2005至2014年间15家上市商业银行数据为样本,选取资产收益率及风险调整后的资产收益率作为被解释变量,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投资收益占比及其他收入占比作为解释变量,总资产的对数、总资产增长率、权益比率、存款比率和贷款比率作为控制变量,进行面板回归,研究非利息收入各组成部分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投资收益占比与经营绩效呈倒U型关系,经营绩效随占比增大而提高,但当占比达到一定值后,占比的增大反而降低经营绩效,即是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和投资收益规模的不断增大不会持续带来经营绩效的提高;其他收入占比与经营绩效呈正相关。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发展非利息收入的对策建议,包括:完善非利息收入结构,推动金融创新,拓展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培养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和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等。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交易非常活跃,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这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其原因是,第一,从产业角度来看,房地产行业产业链长,带动产业多、影响面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