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淅川龙山岗遗址动物遗存分析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kkk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淅川龙山岗遗址本次的发掘工作始于2008年5月,至今已出土了大量的动物遗存,这为本文的动物考古学分析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来源。龙山岗遗址第一年度5000平方米的发掘面积共出土了15286件动物骨骼标本,总重量多达234834.69克,分属于仰韶晚期、屈家岭时期和石家河时期。而且,猪骨在这三个时期中无论在数量还是重量上都占据了绝对优势。在论文整体结构上,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动物考古学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并对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进行了说明。随后在第一、二章中,分别说明了龙山岗遗址的文化性质和动物群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环境信息。第三章主要是通过与王屋山野猪数据的对比研究认为,龙山岗遗址在三个期别中都出现了家猪。第四章对遗址猪群的年龄结构进行了分析。其中,年轻成年个体占据主体的现象似乎反映了古人的有意行为,以此来满足其瘦肉和脂肪的双重营养需要。本文第五章继续通过动物材料分析人类行为:遗址普通居住址猪下颌骨的高发现率可能反映了古人并未特殊收藏猪下颌,骨骼风化痕迹不占多数及存在动物啃咬痕迹的骨骼数量不多可能表明遗址中的动物在消费后短时间内即被掩埋处理,骨骼破碎程度高可能暗示着古人敲骨吸髓行为的盛行。最后,本文在第六章中讲述的是猪下颌烧骨的探索性实验。通过在遗址实地进行的对骨骼和燃料类别、燃料放置位置、燃烧时间和烧骨处理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性模拟实验,本文得出了遗址H160的燎祭猪下颌骨并未带肉、燃料为秸秆类植物、燃料放置在骨骼上部烧制、燃烧时间不超过30分钟、燃烧后烧骨并未立即掩埋等初步的、尝试性的结论。
其他文献
我院2005-11/2008-04共开展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54例.经过术后严密的监测和护理,临床效果满意,治愈率达100%.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产后因暂时性排尿功能障碍使部分或全部尿不能从膀胱排出,正常分娩产妇于产后4~6 h能自动排尿,超过8 h不能排尿者称这种现象为尿潴留,是产科常见并发症[1].
金朝(1115-1234年)是公元十二世纪初由女真族在中国北方建立的王朝。金代正处于中国封建历史的巨大变革时期,其统治疆域内民族众多,社会发展极不平衡,女真族的封建化进程对金
期刊
我院以烧伤科闻名于全国,在临床工作中,烧伤科收治了许多大面积烧伤患者和大面积皮缺损、撕脱伤套脱伤以及陈旧创面的患者,针对这些患者的创面情况,将VSD应用到手术中,所谓VS
期刊
本文对英国“卢德群体”进行了研究。卢德群体形成于18世纪后半期,终结于19世纪20-30年代。作为英国卢德运动的行动主体,它是近代英国社会在向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暴力群
本文以明代京运年例银为主要研究对象,旁及明代军费、九边十三镇、管粮官系统等分项研究。在行文中,以明代国家财政与九边军费关系为切入点,纵向论述京运年例的始发时间,以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