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泥石流爆发突然、成因复杂、极具危害性,是北京地区破坏力最大,最严重的地质灾害类型,近几年“7.21”、“7.20”期间爆发的泥石流灾害都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不同类型泥石流不管是在形成环境、沉积特征方面还是在风险评估、预防治理方面都存在区别。按不同的分类依据,泥石流有多种分类方案,本文主要按土体组成将研究区泥石流进行分类:水石质泥石流、泥石质泥石流、泥质泥石流。通过收集资料及野外调查,查明研究区共发育有72条沟谷型泥石流沟,其中有52条为泥石质泥石流,20条为水石质泥石流。从72泥石流沟中随机选取41条作为样本沟构建判别模型,将剩余的31条泥石流沟作为检验样本沟用于检验判别模型的可行性,主要取得以下认识和成果:(1)基于研究区泥石流的沉积特征、沟谷形态及物源分布等分析,查明大石河上游泥石流类型有泥石质泥石流和水石质泥石流两类,并以以泥石质泥石流为主。(2)通过对泥石流发育与流域特征关系的分析得知:研究区泥石流沟的流域面积一般小于4km~2,主沟直线长度主要分布1~4km之间,流域的相对高差在500~900m之间,流域山坡坡度在30°~36°之间。在主沟纵比降方面,两类泥石流的差别比较明显,水石质泥石流沟主沟纵比降一般小于250‰,主要分布在150‰~200‰之间,而泥石质泥石流沟的主沟纵比降在150‰~250‰之间虽有分布,但主要分布在对250‰~350‰之间。(3)基于泥石流类型判别模型的分析,确定梅尔顿比(R)及主沟纵比降(Relief ratio)可以作为泥石流的判别模型参数,并确定大石河上游泥石流类型判别模型为:R≥0.33且Relief ratio≥220‰为泥石质泥石流,R<0.33为水石质泥石流。(4)将判别模型应用到31条检验样本沟中,结果显示该模型判别成功率为74.2%,检验了泥石流判别模型的可行性。基于泥石流启动的雨量阈值,建立不同类型泥石流预警模型:泥石质泥石流预警雨量阈值为160.8 mm;水石质泥石流预警雨量阈值为248.5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