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90年代,研究者们逐渐关注二语动机动态变化的特性,二语动机减退的概念因此出现。二语动机研究领域最新的理论是Dornyei(2005,2009)提出的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理论。该理论已被认为是动机策略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动机策略研究旨在探究如何重新激发经历过动机减退的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因此,笔者认为,能为动机策略研究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的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理论理当为动机减退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为探索二语动机自我系统视角下的动机减退现象,本研究试图探究(1)高低水平组的二语学习者的动机状态、二语自我和对其他二语动机自我系统中的动机因素的认知情况;(2)导致高低水平组的二语学习者动机减退的因素;(3)高低水平组的二语学习者的二语自我与导致其学习动机减退的因素之间的关系。同时探究以上问题中高低水平组之间的差异。通过对297名高水平英语学习者和277名低水平英语学习者的问卷调查,经过数据统计软件SPSS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和相关分析等数据分析,本研究发现:(1)理想二语自我对二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具有较强预测性,而应该二语自我并无显著作用;低水平二语学习者倾向于以预防型工具性动机来促进自己的动机行为;理想二语自我比融入性动机对于动机行为有更强的解释力;预防型工具性动机是应该二语自我的决定成分,而促进型工具性动机和国际姿态是理想二语自我的决定成分。(2)低动机水平组更容易被学习成绩等因素影响而导致动机减退;英语教师因素并未被本研究中的被试认定为导致动机减退的因素;高低水平组的二语学习者均可能因为学习目标不明确而导致对待英语的消极态度;内部因素比外部因素更易导致学习者的动机减退。(3)清晰的理想二语自我形象有助于防止二语学习者对英语学习产生消极态度,而应该二语自我越强,二语学习者越易对英语学习产生消极态度;二语学习者对英语教学相关的因素的态度相似,与其理想二语自我和应该二语自我关系不大;促进型工具性动机对于二语学习者对动机减退因素的认知没有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二语学习者应当尝试建立清晰的二语自我形象,这样其学习目标和学习态度都将更加稳定且学习动机将更加持久;教师可更大程度发挥学习者主体作用,以更好地唤起学生的二语动机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