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对20世纪50-60年代“美学大讨论”所形成的“四派”观点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实践论美学提出的理论背景,在结合评论的基础上,就实践论美学代表人物李泽厚、刘纲纪和蒋孔阳的主要观点进行了认真地考察与研究,并对新时期以来所出现的“后实践美学”、“新实践美学”与“实践存在论美学”的理论演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力图比较清晰地揭示出实践论美学的当下困境与出路,最后认同“人生论美学”作为深入推进实践论美学研究的一种设想,以期实现中国美学民族化和世界化的走向。第一章“引言”部分,旨在对本选题进行简要的概论。第二章“实践论美学的提出”部分,旨在通过对我国第一次“美学大讨论”中所形成的“四派”进行简要介绍,以便较为客观地阐述了李泽厚早期率先倡导的“实践论美学”提出的理论背景。第三章“实践论美学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述评”部分,旨在对李泽厚前期的“主体性实践哲学美学”、刘纲纪的“实践批判的存在论美学”和蒋孔阳“实践创造论美学”的主要观点进行较为详细的描述与简要评论的基础上,进而对实践论美学作出整体的评价。以期为实践论美学在新时期的历史与文化境遇作好铺垫。第四章“实践论美学在新时期的流变与理论分析”部分,旨在通过对“后实践美学”的理论颠覆、李泽厚后期的理论背离、“新实践美学”的理论推进与“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发展”这样四个维度来勾勒实践论美学在新时期的不同流变,进而力求以唯物辩证的观点对后实践美学、新实践美学和实践存在论美学进行简要评价:既承认这些派别对于实践论美学研究的启示或贡献,也看到其中的理论缺陷或可待商榷之处。从而为我们对当前实践论美学的可行性出路的思考埋下伏笔。第五章“实践论美学‘走向’的一种设想”部分,旨在从正面阐述我们对于如何真正去“丰富和发展”实践论美学的一种初步探讨:包括我们建构人生论美学的思想依据,人生论美学所蕴含的基本观念,以及人生论美学所追求的“使艺术、审美与人生走向统一”的理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