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牛支原体(Mycoplasmabovis,M.bovis)是一种可导致牛发生肺炎、关节炎、乳房炎、角膜结膜炎、耳炎、生殖道炎甚至流产与不孕等多种疾病的重要致病性病原体,在环境等其他应激因素的作用下还可引起多种疾病的继发感染。自1961年Hale在美国首次从患乳腺炎的牛乳中分离到该病原后,其他国家也相继发现并暴发了由该病原引起的牛支原体病,我国自2008年开始以湖北省为首的不同地区也相继暴发了牛支原体疫情,目前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每年因该病给世界养牛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巨大,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各国养牛业的发展。因此,建立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对于该病的诊断和防治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牛支原体新疆分离株分离鉴定完成的基础上,分别从病原学、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角度出发建立了三种不同的快速检测方法,以期更加全面、准确地对该病作出诊断。本论文的研究结论如下:1.M.bovis间接免疫酶标组织化学方法的建立。分别以鸡抗M.bovisIgY、羊抗鸡IgG-HRP为一抗和二抗,对牛支原体菌体涂片、牛支原体阳性肺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通过条件优化,建立了M.bovis间接免疫组化检测方法,用该方法对病死犊牛病料进行检测,并以细菌分离培养和PCR方法进行验证,检测结果与分离培养和PCR结果一致,具有特异性和可靠性。2.M.bovis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以M.bovis全菌体蛋白经超声波裂解后的裂解物作为包被用抗原,通过棋盘滴定法确定抗原的最适包被浓度为200ug/mL,待检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100,同时对抗原的包被方式、酶标二抗最佳工作浓度、一抗和二抗最佳作用时间等进行了优化,建立了检测M.bovis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用该方法检测牛布鲁氏菌病、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抗血清均无交叉反应,表明该间接ELISA具有很好的特异性。3.基于牛支原体P81基因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的建立及与巢式PCR灵敏度的比较。根据GeneBank中登录的M.bovisP81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条件优化,建立了M.bovis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将该方法的灵敏度与巢式PCR进行对比,并用其检测牛支原体外的其他几种病原菌,同时对疑似感染M.bovis的临床病料进行检测。该方法的灵敏度比巢式PCR高103倍,最低检出限为1.1fg/uL,对其他几种病原菌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临床病料检测结果与分离培养符合率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