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化核-壳结构生物活性复相陶瓷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kxj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各类骨损伤病例快速增长,从而为骨修复人工材料制品带来巨大的需求和增长空间。微球颗粒性材料因其良好的流动性而易于塑形和填充,同时其堆积体的孔隙完全贯通,有利于新骨再生和修复。本文通过自行搭建核-壳结构陶瓷微球制备新装置,以及相关制备工艺参数进行深入研究和优化,成功制备出以p-硅灰石/p-磷酸三钙(β-CaSiO3/β-TCP)为主要成分的单相陶瓷微球、核-壳复相陶瓷微球、双壳层型核-壳结构复相陶瓷微球。通过SEM、EDX分析可见,所得微球尺度均一,壳-核结构完整,界面清晰。研究发现尽管干燥过程会引起微球收缩,并随着升高煅烧温度引起更大的收缩,但是球形始终维持良好形态。体外降解特性分析显示微球的生物活性、降解性可调性能良好,并证实以降解性缓慢的β-TCP为外壳层的陶瓷微球的降解速率和离子释放水平低于以降解性较快的β-CaSiO3为外壳层的陶瓷微球。其次,通过添加有机微球造孔剂(聚苯乙烯微球,粒径在15μm左右),在内、外壳层分别构建出孔径10μm左右的多孔性结构,从而构建出双壳层型核-壳结构的多孔性复相陶瓷微球。经其体外降解行为分析表明,改变组分分布、烧结温度制度以及不同壳层微结构的调控,复相陶瓷体外降解特性实现显著的可剪裁性,即微球降解性按多孔结构所处位置而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内核层β-CaSiO3掺杂的Sr离子释放水平也与内、外壳层的多孔性密切相关。为了说明这种微球制备方法对其他生物活性材料的普适性,本文还进一步引入13-93生物玻璃和不同镁掺杂率的硅酸钙作为外壳层组分,成功制备出成分分布可调的三相双壳层核-壳结构生物玻璃陶瓷微球;针对掺镁的硅酸钙的体外降解性评估也显示,外壳层硅灰石中掺镁含量差异对复相陶瓷微球的降解性能产生明显影响。综上所述,本文所提出的新型非均相杂化复相陶瓷微球制备工艺,具有工艺简单、核-壳结构成球性能好,适用于各种生物活性陶瓷材料等优点,有望解决组分降解速率调控问题,以及由此堆砌颗粒形成三维网络孔道演化可调可控性能,势必在研究骨缺损修复和微球载药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大樱桃裂果属于大樱桃的种植与生产中最为普遍的问题,裂果后不但会对大樱桃的外观造成直接影响,严重的会影响果实品质与硬度,造成果农严重经济损失,同时在裂果后还会容易出现
石墨烯是碳原子以sp~2杂化形成的单层二维纳米材料。由于它具有高的导电性,大的比表面积,低廉的制备成本等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电化学材料。然而,石墨烯是疏水性的,在溶液中的分散性较差,而且石墨烯片层之间的范德华力和强烈的π-π堆叠作用使其趋于不可逆转的凝聚,甚至是重新堆叠为石墨,这些都限制了石墨烯的进一步应用。对石墨烯进行功能化,提高石墨烯在溶液中的分散性,是目前对于石墨烯材料应用的最主要的方法。本论
聚合物基复合介电材料兼备陶瓷介电材料高介电常数和有机介电材料高介电强度的优势,是新一代介电材料的研究热点。进一步开发的陶瓷/导电填料/聚合物基体三相复合材料体系理论
该博士论文基于改进的大气细粒子连续液化采样装置,建立了大气细粒子中水溶性离子组分和水溶性有机碳组分在线监测技术系统;并利用该系统研究了广州地区不同季节大气细粒子中水
学位
一想起那把大铁锹,到现在我还心惊胆战呢!rn清明节那天,春光明媚,油菜花香,我和爸爸、叔叔一起去上坟.爸爸叫我扛铁锹,我心里那个激动啊,这大家伙我还没玩儿过呢,趁此机会正
期刊
期刊
技术的指数级增长意味着人工智能的无限可能.当前,人工智能与媒体各业务环节深度融合,实现了提质增效,但在智媒化发展进程中,仍面临不少问题与挑战.对于媒体而言,观念认知水
期刊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小麦种植质量和生产质量将直接关乎人们的食品安全和生活健康,因此加强绿色小麦田间管理,合理应用小麦种植技术是
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满足,人们对于生活水平的要求变得更高了,尤其是在食品安全的领域,人们开始追求更加健康了绿色的饮食.再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开始注重蔬菜的无公害,虽然无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