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脑卒中具有病后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给患者本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巨大的疾病和经济负担。不同亚型的脑卒中可能有不同的临床特征,其对预后的影响可能也不尽相同。研究目的分析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特征分布的差异,探讨急性期基线特征(人口统计学特征、疾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与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为降低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和残疾率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以2003年1月1日到2005年12月30日内蒙古通辽市6家医院的所有入院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采用统一设计的病例调查表,通过查阅病历,收集病例的人口统计学资料、生活方式资料、病史相关资料、入院时血压、入院时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资料及临床结局资料。采用软件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比较脑卒中不同亚型之间和各亚型脑卒中不同研究结局之间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分布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急性期各基线特征与研究结局的关联,计算比值比(Odds ratio,OR)及95%可信区间(95% Confident interval,95%CI),并进行线性趋势检验。研究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3938例脑卒中患者,包括脑梗死2 178例、脑出血1 604例和蛛网膜下腔出血156例,三种亚型脑卒中患者在人口统计学、生活方式特征、疾病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方面的分布均存在差异。2.脑梗死患者病死率(1.79%)小于脑出血(5.86%)和蛛网膜下腔出血(5.77%),P<0.05;脑梗死患者残疾率(41.32%)高于脑出血(37.18%),脑出血残疾率高于蛛网膜下腔出血(6.41%),P<0.05。3.对于脑梗死患者,调整了多因素后,男性、体力活动、糖尿病史、肾病史、心率和FPG对死亡的危险性分别为7.158(3.378,15.170)、16.592(2.089,31.793)、13.840(2.109,90.820)、9.274(1.021,84.222)、1.075(1.024,1.129)和1.382(1.162,1.644),均P<0.05;高血压史和入院收缩压对残疾的危险性分别为1.399(1.073,1.824)和0.994(0.990,0.999),均P<0.05。4.对于脑出血患者,调整了多因素后,体力活动、脑梗死病史、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空腹血糖对死亡的危险性分别为0.515(0.328,0.808)、5.154(2.089,12.710)、1.019(1.013,1.025)、1.022(1.011,1.033)、1.030(1.017,1.044)和1.413(1.139,1.753),均P<0.05;收缩压和舒张压对残疾的危险性分别为1.007(1.001,1.013)和1.016(1.005,1.028),均P<0.05。5.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调整了多因素后,入院心率对死亡的危险性为1.085(1.015,1.159),P<0.05;蒙古族和年龄对残疾的危险性分别为2.065(1.035,20.953)和1.126(1.014,1.250),P<0.05。结论1.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三种亚型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基线特征以及住院期间短期临床结局的分布均存在差异。2.体力活动、糖尿病史、肾病史、高血压史、入院心率和FPG水平升高是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3.脑力活动、入院血压水平、心率和空腹血糖升高是脑出血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4.心率和年龄增高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蒙古族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不良结局的危险性高于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