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位制住区是社会主义中国独有的一种社会现象,在改革开放以前和改革开放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一直是中国城市住区的主流形式。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实施,城市新建住宅区不断增多,城市住区的种类才摆脱了单一的单位制住区的形式。本文从管理机制、城市影响、产权、社会结构及物质空间环境方面对单位制住区的现状进行全面介绍,提出单位制住区现存的一些问题,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从计划经济时代的福利分房到现在市场经济下的商品房占主导地位,我国的住宅政策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变革。而今住房问题已经成为居民所面临的严峻的问题之一,尤其是在北京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矛盾更为突出。本文从完善福利住宅政策构筑和谐社区的视角入手,结合国内外住宅政策及改造现状,提出对单位制住区采取混合式更新改造策略。
本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一章主要阐述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方法,并且阐述相关的概念。第二章是通过对北京市单位制住区的现状进行分析,归纳出该类住区的现存的问题及形成的原因。
第二部分是第三章,本章着重论述了北京单位制住区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住区在外界和内在动力的推动下必将走向改造。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的福利住宅政策,及混合居住的相关理论,提出“混合式”更新改造策略,并分析其实施的可行性。
第三部分包括第四章和第五章。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篇章,指出单位制住区改造应该分别从政策层面、操作层面、技术层面进行策略研究,充分调动国家(单位)、个人、开发商三方的积极性,建立混合的住区改造组织体系、经济体系及平衡的社会体系,最终落实到物质空间的改造。并在第五章进行实例论证。
第四部分是结论部分,本章是从政策、操作和设计方面对单位制住区改造进行总结,并且提出对单位制住区更新改造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