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随着人们对天气风险认识程度的深入,产生了天气风险管理理论。天气风险管理是针对天气风险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资本管理方式,指企业对所面临的天气风险进行雨量、湿度、积雪量和风速等指数的识别分析后,采取一定的风险管理方法进行应对,以期达到增加收入或者减少费用支出的目的。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运用天气风险管理理论来减少因天气变化而造成的损失,以使其财务状况更加稳定,因此,天气风险管理在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保持长远发展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国内尚未推出天气保险、天气衍生产品等天气风险管理工具,本文也只能从理论上对天气风险管理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进行分析。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学者在天气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发现国内文献对天气风险管理的研究过于简单和理论化,也因此给本文的写作提供了很大的空间。第二部分是对天气风险管理的三种方式进行了较详尽的讨论。如:怎样利用天气预报信息进行天气风险的回避以及此种方法的局限性;讨论国外天气保险的发展概况、天气保险的承保方式以及天气保险与传统保险的不同之处;以CME为例,对天气衍生产品及其市场作了较深入的研究。第三部分是国内文献研究得最少的课题,即天气衍生品定价问题。本文引用的是公允定价法:利用天气指数的原始数据计算出各历史年份的调整收益,把它们平均,估算收益的条件期望,然后对该条件期望用零息票债券进行贴现,即可得到该天气衍生产品的公允价值。第四部分是两个天气风险管理的案例分析,第一个案例是美国-电力公司通过天气保险来减少财务风险,值得我国企业为同后的天气风险管理借鉴经验;第二个是虚拟的我国某酒精生产企业如何利用天气衍生品来减小原材料价格风险的。最后本文对天气保险、天气衍生产品在我国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并对大连商品交易所拟推出的衍生产品的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