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轼的诗词文赋代表着宋代文学的最高峰,是历代学子的学习典范,经过岁月大浪淘沙,苏轼的经典作品历久弥新,他的作品被选入当前各个版本、各个学段的语文教材,苏轼作品所承载的多重价值内涵可见一斑。但对标新课标要求,笔者从教学实践中发现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以至于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本篇论文以不同版本高中语文教材中苏轼诗歌、词作、散文的教学为系统研究的对象,分析各个版本苏轼作品的概况以及价值,通过与教师访谈、对学生问卷统计、在课堂现场观察、借阅相关教案及学生的相关练习等方式,尝试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两个层面分析当前高中语文苏轼作品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力求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立体地把握苏轼其人其作,提升学生的古代诗词文的鉴赏力,从苏轼其人其作中汲取宝贵的精神财富,不断深化传统文化的积淀与传承。本篇论文的绪论部分,从新课标的具体要求以及苏轼作品重要性出发,阐明了论文研究缘起及意义,明确了论文的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并归纳整合了苏轼教学研究现状,为本文论文研究提供方向。第一章统计了人教版、苏教版、粤教版、鲁教版、北师大版五个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苏轼作品情况,分析了作品的体裁与题材,根据作品情况与课程标准阐明作品的意义。第二章通过调查分析,指出当前教学实践中,教师存在的备课不充分、解读不深入,教学过程重应试、轻人文,教学方法套路化、不灵活等问题,学生存在学习兴趣不高、自主了解不多,接受程度有限、情感共鸣不足,学习方式简单、感悟领会不深等问题。教师是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者,是教学的推进者,学生学习的问题反映了教师教学的问题。第三章针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探究了一些教师可作参考的教学策略:要提高苏轼作品的教学质量,首先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素养,建议教师研学最新理论,开拓视野,加强知识储备,多角度了解苏轼,深入挖掘文本,提高鉴赏能力;其次教师需要明确苏轼作品的教学重点内容,包括掌握基础知识,感知语言层能指,把握诗文意象,体会现象层情思,挖掘审美意味,品味意蕴层的丰美;最后教师还需在苏轼作品教学过程中灵活使用不同教学方法,如专题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附录部分给出了学生调查问卷、教师访谈的问题以及《赤壁赋》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