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叙事性散文作为散文的分支,抒情性是其主要特点。但是,多数语文教师对其概念模糊,甚至将它等同于小说教学。基于此,笔者选择台湾女作家琦君叙事性散文《春酒》,并立足于同课异构教学理论,以余映潮、肖培东、赵群筠、潘庆玉四位名师执教的《春酒》课例为依托,选取比较研究法以及课例分析法对其进行多维度比较研究,以此丰富叙事性散文教学理论、课例研究理论和名师研究理论。文学作品讲求知人论世,通过介绍琦君的成长轨迹以及文学成就,有利于读者转换思维,站在作者的角度上品读文字,琢磨情感。那么在知人的基础上,对《春酒》一文的思想内容、写作手法、语言特色进行具体阐述,为该文研究奠定坚实基础。本文选择的四位名师具有代表性,对其教学理念、著作、代表课等情况进行介绍有利于充分领会《春酒》一课的教学特色。同时,以表格的形式再现每位名师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流程,并对课中的精彩环节给予充分点评,以此充分感受名师的教学风采。本文打破单一的课例比较维度,对四位名师的《春酒》课例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三个维度进行比较研究。同时又将每个维度细化,从同与异两个角度分别进行对比研究。例如在教学过程这一维度中,又分为导入、感知、精读、探究四个板块,以此来丰富《春酒》课例比较研究相关理论。课例比较研究不仅要抓“课”本身,而且还要从“教”的角度,对四位名师的教学个性比较研究,通过探究教学理念、教学风格及教学价值追求,为课例所呈现出的独特性寻求科学解释。此外,比较研究过程中,将其理念、风格、价值追求与课堂教学中的环节进行匹配,使其更具说服力。课例比较研究的关键一环是得出相关教学启示。通过多维度比较探究,为广大语文教师如何把握文体特征提供一定方法,为叙事性散文的多元解读和语言赏析提供相关策略。此外,也对如何深抓学情的动态性,关注学生反应,积极搭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阅读平台等方面提供一定的教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