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ST-LTB融合蛋白不同佐剂纳米疫苗的筛选及其免疫原性研究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j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明胶、PEG-400、卵磷脂、胆固醇、大豆油、壳聚糖等作为载体材料,辅以蜂胶、卡波姆、span-60与tween-80 等佐剂或表面活性剂,采用纳米技术制备了六种不同佐剂配方的载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肠毒素ST-LTB基因工程融合蛋白的纳米疫苗,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免疫原性研究,为制备有效预防ETEC的新型疫苗提供了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应用IPTG诱导大肠杆菌ST-LTB融合基因表达,并对最优的诱导表达条件进行了筛选,获取了大量包涵体蛋白并进行了纯化。SDS-PAGE结果表明,所获得的包涵体蛋白纯度满足要求,可以作为免疫抗原使用。   (2)利用超声破碎法及卡波姆、span-60、tween-80等表面活性剂的活化作用,将纯化的ST-LTB蛋白包裹入适量的纳米佐剂材料中,制备了明胶复合佐剂、大豆油复合佐剂、卵磷脂复合佐剂、PEG-400复合佐剂(无蜂胶)、PEG-400复合佐剂(含蜂胶)、壳聚糖复合佐剂六种候选纳米疫苗,所得产物分属于纳米球、纳米脂质体和纳米乳液三种纳米体系。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和透射电镜法,对六种纳米疫苗的载药率、包封率和粒径等主要工艺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载药率依次为84.88%、73.66%、86.20%、72.12%、73.22%、59.69%,包封率为45.02%、19.25%、32.03%、21.85%、23.67%、17.52%;得到的载ST-LTB基因工程融合蛋白纳米颗粒呈球形,粒径分布范围为75-120nm。   (3)通过动物试验对六种不同佐剂配方的候选纳米疫苗进行了安全性检测。结果表明壳聚糖复合佐剂会造成小鼠的严重不良反应甚至死亡,其它佐剂的候选纳米疫苗免疫后未见小鼠异常反应,且组织病理学切片结果亦显示未造成试验小鼠组织损伤;在此基础上,采用了不同配方的候选纳米疫苗对18-22g小鼠进行免疫,于免疫7天后每三天采血一次,以ELISA法测定免疫动物的抗体滴度水平;28天后用大肠杆菌强毒株C83922进行攻毒试验,测定免疫保护率,评价不同候选纳米疫苗的免疫效果。   结果表明,壳聚糖复合佐剂配方不适合制备疫苗,其它五种安全性良好,工艺水平达到要求。   大豆油复合佐剂和卵磷脂复合佐剂的保护率较低;明胶复合佐剂组和PEG- 400复合佐剂(含蜂胶)组的保护率和抗体滴度水平均高于传统铝胶对照组。
其他文献
1,2,3,4-丁烷四羧酸作为无甲醛免烫整理剂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本论文在小试工艺的基础上,将硝酸氧化四氢邻苯二甲酸酐的工艺进行中试规模化生产。在中试实验过程中,通过对条件
直接醇类燃料电池(DAFC)因能量转化效率高、燃料来源丰富、储运方便、成本低廉等优点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阳极催化剂的研制是直接醇类燃料电池的关键。为提高碱性介质中Pd系催化剂对醇类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本文以炭材料为载体、乙二醇为还原剂,采用微波辅助合成法制备催化剂,通过引入其他金属粒子、使用不同类型导电聚合物修饰载体以及使用混合载体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
羟醛缩合反应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有机合成反应,通过反应可以形成新的碳-碳键,增长碳链.用化工中廉价易得的原料甲醛和乙醛进行羟醛缩合生成3-羟基丙醛,进而加氢得到生产聚对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