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运动康复专业在体育院校中开设时间较短,还属于比较年轻的学科,对专业人才培养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结合当前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及其他下发关于健康类文件可以看出国家对国民身体健康水平的关注程度进一步增强。自此健康产业的发展逐渐得到重视。而运动康复属于健康产业比较重要的环节,对后备人才的培养需要得到国家和社会的着重关注以及政策的扶持。本文主要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并梳理人才培养的开设现状与专业设置等基本情况,力求丰富与完善人才培养的相关基础理论。并结合“健康中国”的背景趋势,分析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我国对运动康复人才需求量很大,并且人才培养以高校为主。从人才未来的发展角度出发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适应社会康复人群需求。2.我国当前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还存在诸多不足,在规模和质量上都无法达到较好的标准。3.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积极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地制宜的考虑运动康复学科的特殊性和运动康复专业的行业性。4.适当扩大体育院校的招生范围,放开对招生地区的限制,对偏远欠发达地区的考生给予一定的政策补助。对学生的招录成绩不单方面关注高考成绩,还需要将体育运动技能的考核作为参考,按比例进行录取。5.改进学科结构,重视学科交叉与融合。学科结构、学科设置及学时分配应做到详细与标准。6.国家对健康产业的扶持力度适当增加,应更多关注运动康复领域发展状态。并从政策与经济方面入手,改变民众一生病就跑医院的思维模式,拓宽运动康复专业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