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起以来,随着新型城镇化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城乡一体化、提高城乡规划的建设水平成为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内容。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战略,2014年底国家发改委、国土部、环保部和住建部四部委提出在全国28个市县开展“多规合一”试点。这项工作将为提高城乡统规划筹水平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然而,国内目前的“多规”协调研究和实践主要以沿海地区一二线发达城市为研究对象,对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和面临不同发展选择的欠发达地区的三四线城市,特别是以乡村空间和生态空间为主的县域行政单元,则缺乏深入的研究。基于这一现实背景,本文引入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和城市增长管理理论,以江苏省苏北地区泗洪县县域空间协同规划为实证案例,以县级行政单元四个职能部门各自独立开展的四类空间规划(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作为“多规合一”中空间协同规划的研究对象,以四类空间规划主体之间相互适应性为切入点,重点探析了通过设定控制线和分区的管控体系来制定城镇空间适度增长目标的一整套规划方法体系。论文在对现行“多规”空间规划的特征与空间布局模式差异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从“多规”空间布局协调层面论述县域空间协同规划的三大方法步骤,包括从规划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层面进行“多规”协调,并形成了统一的空间分析底图;运用GIS的空间分析技术方法,构建了县域统一的空间控制线和分区管控体系;基于构建的方法模型,对“多规”进行差异化的分区分类别空间布局协调整合。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管理制度差异和技术标准差异是我国现行“多规”空间布局不协调的主要原因。“多规”空间布局的差异主要体现在①“土规”和“城规”空间布局规模的差异;②“经规”缺乏有效的空间布局机制;③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空间布局的差异。故而本研究认为“多规合一”中的空间协同规划首先要进行“多规”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的统一,形成统一的空间分析底图是必须做的基础工作。(2)在实现“多规”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统一后,在统一的空间分析底图上,本研究引入城市增长管理理论,运用用地发展潜力分析、生态敏感性分析和损益分析等GIS空间分析技术方法,构建了县域统一的空间控制线和分区管控体系。该管控体系包括城镇增长边界、基本农田控制线、生态控制线、重大项目控制线,以及城镇化促进区、城镇化协调区和城镇化控制区。(3)在构建的空间控制线和分区的管控体系上,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构建的多主体分类差异化空间布局协调模型,进行主体适应下的分类别处理差异图斑;基于城市增长管理理论构建的分区差异化空间布局协调模型,进行增长管理下的分区处理差异图斑。本文系统构建了一套适用于县域行政单元的空间协同规划方法模型,对于实现县域地区多个部门规划在空间布局上的协调统一,具有较强的理论和方法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