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4、ALDH1A2基因多态性与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qq4143634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从基因遗传角度,探讨华北地区汉族人群中IL-4(rs8179190)和ALDH1A2(rs3204689)的基因多态性与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发病率及严重程度的关系,为我国KOA高危人群的普查与监测提供重要的分子依据,同时也为揭示KOA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造成关节疼痛与功能障碍最常见的疾病,目前已成为全球第四大致残性疾病。现已证明OA是一种受多种因素调控的遗传性疾病。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是重要的抗炎性细胞因子,在骨关节炎的关节液中含量明显升高,有研究显示IL-4基因3内含子的可变重复序列多态性可能影响IL-4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膝骨关节炎的发病。乙醛脱氢酶1家族A2成员(Aldehyde dehydrogenase 1 family member A2,ALDH1A2)是催化视黄醛氧化为维甲酸的关键酶,维甲酸与其受体结合可以调控基因表达,进而调控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国外研究证实ALDH1A2基因与重度手关节骨关节炎(hand osteoarthritis)的发生明显相关。但目前国内对IL-4和ALDH1A2基因多态性与重度膝骨关节炎关系尚无文献报道,本研究有助于KOA易感基因的定位,有望为我国KOA高危人群筛查、早期防治、药物研制以及KOA基因芯片的开发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基于人群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189例KOA患者作为病例组和195例相对健康个人作为对照组,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采集每个研究对象的静脉血1ml,并记录其病史及相关个人资料。用TIANamp血液基因组提取试剂盒提取,收集的血液标本白细胞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和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PCR-LDR),检测IL-4(rs8179190)和ALDH1A2(rs3204689)基因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版软件包(SPSS Company,Chicago,Illinois,USA)进行统计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对每个基因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分析。对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比较采用行×列表卡方检验。将KOA患者按照膝关节影像学Kellgren-Lawrence(K/L)分级不同进行分组,利用卡方检验对病例组各基因型在不同组中的分布频率进行分析。按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年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分层分析,利用卡方检验比较基因型在各个分层中有无明显差异性。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计算经性别、年龄、BMI,校正的相对风险度的比值(odds ratio,OR)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结果:1 病例组与对照组中IL-4(rs8179190)、ALDH1A2(rs3204689)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分布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表明本研究人群具有群体代表性。2 KOA患者组中BMI≥28kg/m~2(2003年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个体的比例(比值为23.3%)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比值为14.4%)(χ~2=5.014,P=0.025)。肥胖可增加KOA的发病风险,经性别、年龄校正后的OR值为1.16(95%CI=1.09~1.24)。3 IL-4基因(rs8179190)P1/P1型、P1/P2型、P2/P2基因型在病例组的分布频率为59.3%、36.5%、4.2%;在对照组中频率分为38.0%、58.5%、3.5%,两组之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1,P=0.00)。P1和P2的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分别为77.5%和22.5%,在对照组分别为67.2%和32.8%,两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3,P=0.00)。4 ALDH1A2(rs3204689)基因C/C型、C/G型、G/G基因型在病例组的分布频率为64.6%、31.7%、3.7%;在对照组中频率分布为61.5%、35.9%、2.6%,两组之间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χ~2=1.03,P=0.60),C和G的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分别为80.4%和19.6%,在对照组分别为79.5%和20.5%,两组之间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χ~2=0.11,P=0.75)。5 病例组按照KOA影像学K/L分级进行分组,分为病例组3级和病例组4级,IL-4基因P1/P1型、P1/P2型、P2/P2基因型在病例组3级的频率分布为66.7%、30.0%、2.0%;在病例组4级频率分布为55.8%、39.5%、4.7%,两组之间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χ~2=2.002,P=0.368)。ALDH1A2基因C/C型、C/G型、G/G型在病例组3级的分布频率为70.0%、25.0%、5.0%;在病例组4级分布频率为62.0%、34.9%、3.1%,两组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χ~2=2.06,P=0.36)。6 病例组按照BMI≥28kg/m~2和BMI<28 kg/m~2进行分层,将病例组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IL-4基因P1/P1型、P1/P2型、P2/P2基因型在肥胖组的频率分布为56.8%、43.2%、0.0%;在非肥胖组频率分布为60%、34.5%、5.5%,两组之间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χ~2=3.19,P=0.20);ALDH1A2基因C/C型、C/G型、G/G基因型在肥胖组的分布频率为61.4%、29.5%、9.1%;在非肥胖组分布频率为65.5%、32.4%、2.1%,两组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χ~2=4.67,P=0.97)。7 病例组按照年龄进行分层,分为60岁≤年龄<70岁与70岁≤年龄≤80岁之间,IL-4基因P1/P1型、P1/P2型、P2/P2基因型频率在60-70岁年龄段分布频率为70.5%、27.3%、2.2%;在70-80岁年龄段分布频率为48.0%、45.9%、6.1%,两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5,P=0.00);ALDH1A2基因C/C、C/G、G/G基因型频率在60-70岁年龄段分布频率为68.2%、28.4%、3.4%;在70-80岁年龄段分布频率为62.2%、33.7%、4.1%,两组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χ~2=0.72,P=0.70)。结论:1 IL-4基因rs3204689 P1/P2位点的多态性可能与我国华北地区汉族人群中KOA易感性相关与严重程度有关,rs3204689位点等位基因P1增加KOA的发病风险;与P2相比P1等位基因增加了KOA发病风险。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作用随着年龄的增加更加明显;携带P1/P2基因型可能显著增加KOA的发病风险,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70-80岁老人个体。2 ALDH1A2基因rs8179190C/G位点的多态性可能与我国华北地区汉族人群中KOA易感性及严重程度无关。3 肥胖患者明显增加KOA的发病风险。
其他文献
背景和目的非创伤性缺血性股骨头坏死(Non-traumatic Avascular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N-ANFH)是指骨组织血液供应障碍而最终导致的骨坏死,又叫做无菌性骨坏死;
城镇化不仅能推动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而且还能增进人民福利、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到2011年底,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然而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绿色、环保、可持续、和谐的再生能源得到人们的亲睐。因为太阳能资源广泛、永久、绿
医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重要任务是增强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应对医学生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本文主要论述医学院校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和解决
纵观近几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学生的身体素质出现逐年下滑的趋势,这引起了人们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关注。在这样的状况下,为了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培养符合当前社会存在和发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预给药对预防利多卡因致新西兰白兔惊厥作用及对中枢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挑选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40只,2-2.5kg,电脑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C组:生理盐水
丰富多彩的环境则能提供大量的视觉提示,使人心情舒畅,思维清晰而敏捷.因此,创设一种丰富多彩的室内环境,应是提高大学教室室内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目的:研究分析改良后的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检查法在提高腕管综合征检出率及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确诊为CTS的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其中,
研究背景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作为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最常累及膝关节,致残率高,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其发病机制相当复杂,由于机械性
[目的]1.介绍骶管重建在症状性骶管囊肿后入路手术治疗中应用;2.评估骶管重建技术在症状性骶管囊肿后入路手术治疗中的疗效;3.为骶管重建在骶管病变手术治疗的推广应用做理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