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磁共振管壁成像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z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胸主动脉磁共振管壁成像技术及图像分析方法本研究应用三维多对比度磁共振管壁成像技术探讨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成分及负荷等特征。该成像方案包括两个磁共振序列,即三维等体素快速自旋回波采集序列(3D T2-VISTA)和三维同步非增强血管造影及斑块内出血序列(3D SNAP)。这两个序列均采用黑血管壁成像技术,使动脉管壁及斑块特征对比更加明显。根据斑块的各种成分在这两个序列上信号特征的不同,可以识别斑块内出血或血栓、脂质核及钙化等。本研究应用3D CASCADE图像分析软件,定量分析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负荷特征,包括管腔面积、管壁面积、管壁厚度及标准化管壁指数等。根据斑块的各种成分在不同序列上的信号特征,可以鉴别斑块内出血或血栓、脂质核及钙化等成分。另外,为明确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特征,将胸主动脉分为三个节段:升主动脉段、主动脉弓段及降主动脉段。第二部分 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三维多对比度磁共振管壁成像研究背景位于主动脉弓的易损斑块是形成缺血性卒中栓子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充分评估胸主动脉(尤其是主动脉弓)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斑块的分布、成分及负荷等特征,有助于脑卒中的诊疗及预防。目的探讨应用三维多对比度磁共振管壁成像技术评价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成分及负荷等特征的价值。方法本研究的入组人群为60岁以上,且半年内无任何心脑血管症状的老年人。所有受试者均接受3.0T磁共振胸主动脉管壁扫描,扫描序列为多对比度序列,主要包括三维等体素快速自旋回波采集序列(3D T2-VISTA)和三维同步非增强血管造影及斑块内出血序列(3DSNAP)。图像判读人员应用图像后处理分析软件对所有磁共振图像进行分析,并测量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负荷特征,这些特征指标主要包括管腔面积,管壁面积,管壁厚度以及标准化管壁指数(NWI=管壁面积/(管腔面积+管壁面积)× 100%)等。同时,我们也将定性分析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及成分特征,具体表现为分段统计斑块的发生率以及斑块内出血或血栓(IPH/MT)的发生率,斑块内出血或血栓在SNAP序列上表现为明显的高信号。为了更加充分细致地评价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成分及负荷等特征,我们将胸主动脉分为三段,即升主动脉段(AAO),主动脉弓段(AOA)以及降主动脉段(DAO)。结果66例受试者,平均年龄72.3+6.2岁,男性30例。所有受试者中,55例(83.3%)受试者存在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胸主动脉各段斑块的发生率分别为5.4%(AAO)、72.7%(AOA)以及71.2%(DAO)。除此之外,还发现21.2%的受试者存在斑块内出血或血栓,胸主动脉各段斑块内出血或血栓的发生率分别为0%(AAO)、13.6%(AOA)以及12.1%(DAO)。在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负荷特征方面,降主动脉段的标准化管壁指数最大(34.1%±4.8%),其次是主动脉弓段(31.2%±5%),最小的是升主动脉段(26.8%±3.3%)(p<0.001)。结论 三维多对比度磁共振管壁成像能够很好地评价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本研究发现胸主动脉(尤其是主动脉弓)粥样硬化斑块以及高风险斑块的发生率均较高。因此,建议对可能存在胸主动脉易损斑块的老年人群进行早期筛查,从而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膀胱癌在我国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中占首位,以移行细胞癌为主,其生物学行为复杂多变,仅依靠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不能很好地判断膀胱癌的预后。本研究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
背景 微静脉畸形,被称为鲜红斑痣(nevus flammeus),又称葡萄酒样痣(port wine stains, PWS),是常见的先天性真皮浅层乳头层毛细血管扩张畸形。脉冲染料激光(Pulsed dye laser,PDL)目前仍是治疗鲜红斑痣的金标准。随着光动力技术的发展,光动力疗法被研究者用来治疗鲜红斑痣,并取得较好疗效,已渐渐成为治疗鲜红斑痣的首选方法之一。目前主要应用海姆泊芬(HMM
目的:研究利用X线透视下介入方法放置镍钛记忆合金支架(NTS)治疗中心气道狭窄及气道-食道瘘方法的可行性和疗效及由此带来的生存质量的提高、生存期的延长以及气管支架人置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