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化问题(Internalizing problems)是指青少年所经历的一些消极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其实质是指向个体心理内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和抑郁(徐夫真,张玲玲,魏星等,2015)。日益增加的内化问题对青少年当前及后续的健康发展与社会适应有不良预后。个体内化问题发生和发展的特点以及青少年内化问题的影响因素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依据生态系统理论,在影响青少年内化问题发生和发展的众多因素中,家庭因素尤其是父母的作用更为突出。以往研究者多偏重于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研究,父母期望对青少年内化问题的作用机制有待于探讨。父母作为个体的重要他人,其期望作用不仅直接影响个体发展的结果,也通过影响个体的自我评价进而影响个体发展结果。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总体评价,包括非学业自我概念和学业自我概念(Shavelson,Hubner,&Stanton,1976),也是青少年内化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阳德华,2002)。“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大多中国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学习是青少年获得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父母尤其对其子女的学业寄予厚望。父母期望可能通过青少年的学业自我概念,进而影响其情绪健康。本研究采用青少年自陈量表、父母期望问卷和自我描述问卷对582名青少年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了青少年内化问题、父母期望及学业自我概念的特点,查明学业自我概念在父母期望与青少年内化问题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本论文得出以下结论:(1)高中生内化问题水平最高,其次是初中生,小学高年级学生内化问题水平最低;女生的内化问题水平显著高于男生;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父母期望水平显著高于初中生和高中生,父母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未来发展和人际关系的期望水平显著高于初中生和高中生;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自我概念、言语自我概念和一般学校自我概念都显著高于初中生和高中生,男生的数学自我概念显著高于女生,而女生的言语自我概念显著高于男生,独生子女的一般学校自我概念略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2)青少年内化问题分别与父母期望、学业自我概念两两之间显著负相关,父母期望与学业自我概念之间显著正相关。(3)学业自我概念在父母期望与青少年内化问题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即父母期望既可以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内化问题水平,也可以通过影响青少年的学业自我概念进而影响其内化问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