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基于产业结构视角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g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乡发展不均衡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焦点关注之一,而收入差距是直接的外在表现。经济发展初期,由于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导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之比也处于较高的水平,由改革开放之初的2.52上升到2009年的3.33,而后下降到2019年的2.64。城乡收入的相对差距出现波动变化,然而绝对差距上升到26331元,差距依然不容忽视。金融的资源配置功能是国民经济健康平稳运行的重要推动力,通过要素流通等重要途径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在此基础上,普惠金融的概念应运而生,这种具有普惠性、包容性的金融发展通过提高金融服务的渗透性、使用效用性和质量性,缩小信息化社会宏观背景下的数字鸿沟,引导金融资源流向社会处于弱势地位的区域、行业和群体,使得其公平地享有获得金融服务的机会,这对于改善城乡收入分配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测度普惠金融发展?普惠金融发展如何作用于城乡收入分配?这是本文需要思考的问题。此外,伴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时代到来,产业结构的变动可能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产生持续影响,拥有不同禀赋的从业人员在就业机会和劳动报酬上会存在明显的差异。普惠金融是否通过产业结构这一间接渠道影响城乡收入分配?普惠金融与产业结构之间是否形成互补关系?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步伐加快的进程中,这也是本文需要思考的问题。加之,区域一体化意味着通过统筹发展,有效地激发区域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高效聚集,在某一地理空间范围内形成高度活跃的金融聚集、人口聚集、产业聚集的现象,通过金融机构之间的协助合作、信息资源的集约化处理以及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影响区域间的居民收入水平。普惠金融是否存在空间外溢效应?产业结构对普惠金融的空间外溢效应是否具有调节作用?这也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遵循传统的应用经济学范式,即以理论基础、实证研究、政策建议的逻辑思路,运用数理模型分析普惠金融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直接关系以及产业结构视角这一间接作用机制,最后构建计量模型实证验证。借鉴人类发展指数的计算方法,遵循全面性、合理性和可比性的基本原则,通过“渗透性”、“使用效用性”、“质量性”、对“三农”和小微的金融支持、“数字化”五个维度来构建普惠金融综合指数,采用较客观的变异系数法计算不同维度对普惠金融综合指数的贡献程度,最终得出省级层面普惠金融相对发展水平。运用2009-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剔除港澳台以及西藏),构建中介效应模型,为解决内生性问题,采用LSDV、IV、SYS-GMM、MLE四种不同的方法实证检验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分配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并将收入细分四种不同来源、普惠金融细分五个不同维度,进一步深入分析二者的内在联系。最后,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二者的空间影响效应,进而提出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改善城乡收入分配、优化产业结构的政策。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省级层面来看,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整体呈稳步上升态势,但各个省份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区域间的差距保持稳定;(2)普惠金融能够改善城乡收入差距,产业结构发挥了中介效应;(3)普惠金融综合指数对不同来源的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差异,显著地促进了城乡工资性、经营性、转移性收入差距的缩小,却扩大了城乡财产性收入差距;产业结构合理化在城乡工资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差距发挥了中介效应,而高级化在城乡工资性、经营性、转移性收入差距发挥了中介效应;(4)普惠金融子指数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也有所不同,除金融服务的渗透性外,使用效用性、质量性、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以及数字化程度都对城乡收入差距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积极效应;(5)普惠金融、城乡收入差距、产业结构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和关联性,呈现“高-高集聚、低-低集聚”的空间格局。此外,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相关性为正,在地理、经济、嵌套三种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下,普惠金融和产业结构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减小,并且不仅能够改善本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也对“邻近地区”产生积极的影响,但二者交互项却对不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改善。根据研究结论,为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改善城乡收入分配、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本文提出如下建议:(1)加强顶层设计,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战略部署,重点关注普惠金融发展的两翼—“包容”和“增长”;(2)制定针对性策略,推动普惠金融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融合;(3)注重普惠金融不同维度发展,培养农村居民的理财意识,提高其不同来源的收入水平;(4)完善协同机制,发挥普惠金融的区域辐射作用。
其他文献
生命是庄子哲学最关注的话题,而身体是与之最为切近的内容。庄子的身体观立足于人的生存困境,体现了对生命构成和历程之复杂性的认知。与身心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不同,庄子的身体观包括形、气、心三个维度,并且三者是贯通于一体的。身体不仅是个体生命的表征,还是介入世界的实践主体。生命的价值主张、境界追求以及生活世界本身都在身体的意义上开显出来,身体具有鲜活的动态生命之义。这一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身体转向有异曲同
盗骗交织案件,是一行为既符合盗窃罪犯罪构成又符合诈骗罪犯罪构成的情形。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现金支付逐步萎缩,新型支付方式陆续出现,再加上网络交易的增加,现实生活,盗骗交织案件大量出现,这给司法实践如何定罪带来了难题,因此,本文现梳理相关学说,剖析盗骗交织的典型案件,探讨盗骗交织案件定性的深层法理,并就争议案件提出具体案件如何定罪,尝试提出一些管窥蠡测之见。本文分为四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和情感表达工具,同时也是一个民族重要的标识。土家族作为中国第八大民族,总人口为835万人,主要分布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带的武陵山区。土家族人很早就以歌舞闻名于世,土家族地区素有“歌的海洋”之称,其中情歌则是极具重要的一部分。土家族情歌主要反映了土家族男女青年对纯真朴实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是爱情的智慧和文化艺术的结晶。情歌语言更是具有丰富的情感内容,要想更好
在新一轮科技变革的背景下,推动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金砖合作共同关切。在外国投资中,由于信息通信行业属于极端敏感的国家战略性行业,承载国民经济命脉,包含大量敏感信息,一旦发生泄漏会严重危及一国的国家安全,因此成为当代外国投资国家安全审查的重要领域。为了应对此类安全问题,金砖国家不断吸收借鉴他国先进的外国投资安全审查法律制度经验,对信息通信领域的外国投资审查更加严格、审查范围更加广泛。因此本文以此突
数字经济和商业模式对全球税收的挑战问题,早在2014年就被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二十国集团(G20)提上了议程。OECD指出,受到跨国公司的避税行为影响,税收收入的损失,在全世界的范围内,每年可以达到近二千五百万亿美元。这些税收收入损失,原本可以用于各国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等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项目中,因此有必要对“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BEPS)”行为进行法律上的打击和全球共同合作。相较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建设消费旺盛的国内市场,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将扩大消费与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扩大内需,增加居民消费是关键。2019年,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为57.8%。但居民消费水平占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2001年的45.5%下降到2019年的39.2%,远低于美国的近70%。同时,居民
抱有“屈原情结”的傅抱石先生,是我国“新山水画”的代表性画家,同时也是新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位百年巨匠。它的山水画始终饱含着爱国情怀,其作品气魄雄健,高山大川气势豪放。特别是颇具诗意性三峡系列山水画,对其艺术生涯和风格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为笔者是三峡人,特别是傅抱石的三峡系列画的作品,更是有一种亲切感。而其中作品所表达出的诗意,更让人感受到山水画的深刻内涵和诗意之美。然而他究竟采用什么思想情感
知识经济到来之际,基础教育中外语教学亟待强化和改革,特别是英语教学。目前高中阶段的英语阅读教学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新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所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促使我们转变陈腐的、僵化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探索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新思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第一中学在结合新课程理念以及图式理论指导下,提出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36+LARM+5”,此模式基于图式理论的阅读框架构,建新文化教学模式,并运用到
学位
高效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师生互动的质量是衡量课堂质量的重要标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将课堂的存在形式转变“虚拟”活动空间,课堂内的师生互动随之发生了改变,师生可跨越时空障碍进行交流,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师生提供了掌握更多文化资本的机会,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为师生带来了更多自由,有助于促进师生双方的共生共长。然而当前在线课堂中普遍表现出师生互动不充分、师生对在线互动不适应、情感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