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无利害说与审美关系问题——人类学视野下的元批评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提出了对审美关系的核心理解:审美关系是一种人与现实相互建构中的谐和关系。这个对审美关系的核心的理解是与对功利-审美二元划分话语中的审美关系的理解相对的,也即是说,本文主要是在建构中批评,也是在批评中建构。本文提出了审美关系的层次论,在这样的理论构架中来进行具体的分析论证。既试图在起源论的逻辑构架中阐明人与现实相互建构中的审美关系是如何形成的,又试图以此理论构架形成一种体系建构的开放性来包容以往理论的合理性和我们自己所提倡的宽容性。   本文试图用文化的全景式眼光、有利于更好地切入情境的主客位转换、跨文化的比较等人类学研究的理念,以及具体的个案和丰富的事实性材料来重新阐释、表述审美关系的基源性(普遍性)和特殊性问题,试图将功利-审美的二元对立消解于人与现实的谐和关系中,将审美对象的客体性消融为一种具体存在性,将审美主体的主观性消融为一种特定情境中的交流和超越。
其他文献
爱情的源头在哪里    男女间之所以会相互吸引、爱慕,除了基因与荷尔蒙促成的生理层次上的冲动,还要从人类的精神层面上去寻找缘由。  现代精神生理学研究表明,互生爱慕的男女,发出的脑电波频率大致相同,爱得越深,则和谐共振的频率图谱就越优美。中国古代有“夫妻相”一说,意思是相爱双方在精神气质上有相当符合的地方,以至于他和她在外表容颜上也惊人的一致。  在爱情的由来上,德国人类学家费希尔解释得更加详细、
本文在参考许多学者关于离合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离合词插入成分做了专门研究。借助“汉语语料处理信息系统”对自主建立的800万字语料库进行检索,从中找出《现代汉语词典》
  本文介绍了虹影的小说创作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夹缝中,上演了一曲文化突围与文化陷落的二重变奏,文化突围主要表达了无从确认自我文化身份的焦虑感,对于确认自我文化身份的努
在启蒙主义精神的语境下来关注曹禺前期剧作的精神内核,是意欲将作家作品置于社会历史、文学史当中,以对作家作品的内在意义进行拓展,进而揭示时代精神历史的一个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