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含量对Cr10Mn9Ni0.7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cylove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锈钢是日常生产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金属,因其良好的力学性能和优异的耐蚀性得到广泛应用。对不锈钢进行氮化处理,以氮代镍,既能保证不锈钢的各项性能,又能节约资源,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常见的不锈钢氮化技术主要是液相渗氮和固相渗氮,但是液相渗氮存在渗氮效果较差,且工艺复杂的问题,固相渗氮时渗氮时间长,且渗氮层厚度有限。本研究对渗氮工艺进行改进,提出一种新的渗氮方法,糊状区保温渗氮工艺。主要是利用糊状区温度范围内,固液两相区共存的特点,进行一定时间的保温,使氮气有充分的时间溶入液相,并扩散至奥氏体相,最终提高室温组织中的氮含量。通过实验及理论研究,本文最终得出以下结论:(1)糊状区保温过程中,氮含量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逐渐提高,当氮气压力为0.1MPa时,氮含量可从0.17%提高到0.23%,而气孔率则从1.86%降至1.37%;当氮气压力为0.4MPa时,氮含量由0.29%提高到0.37%,气孔率从1.41%降到1.06%。说明糊状区保温工艺可以有效提高钢中的氮含量,同时能够降低铸锭中的气孔率。(2)探究了糊状区保温过程中组织随氮含量的变化,表明在糊状区保温过程中,氮在钢液中不断溶解会使组织中的铁素体发生等温相变,一部分铁素体与液相发生包晶反应生成奥氏体,另一部分由固态相变变为奥氏体;液相中的氮达到一定含量后,会在随后的冷却中直接转变为奥氏体。(3)阐述了糊状区保温增氮的机理:一方面,糊状区增氮促使铁素体向奥氏体转变,奥氏体含量的增多增加了合金中氮的溶解度;另一方面,氮含量的提高促使液相直接转变为奥氏体,增加了室温组织中的奥氏体含量。(4)高氮奥氏体不锈钢在变形量小于2%时候,氮含量的增加能显著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的屈服强度;当变形量超过5%以后,试样中可能有形变马氏体产生,使得氮含量较低的试样应力值显著增大,而氮含量较高的试样中,强化仍以加工硬化为主。
其他文献
在现代高等医学教育中,以师生平等、互动交流、坦诚相待、互相尊重、教学相长为特点的Sandwich形式的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促进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进而培养出
政治参与渠道在公民政治参与实践中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它是公民政治参与得以实现的桥梁和途径,一定意义上代表着民主政治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本文通过对私营企业主已有政
<正>~~
期刊
发展中国家的标准化工作(2)──泰国工业标准化活动综述中国技术监督情报研究所张国华泰国,全称泰王国,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中部,面积51.4万平方公里,人口5670万(1990年统计数)。1990年国内生产总值806亿美
某电力隧道盾构施工中遇到住宅小区残留锚索群侵入盾构开挖断面的情况,而地面因交通、绿化及管线影响无法进行大面积开挖清除,采取在盾构到达锚索群前地面施工人工井孔,利用
为建立全断面岩石隧道掘进机刀盘不同位置滚刀载荷分布规律,防止TBM滚刀及刀座频繁过载失效,通过对TBM掘进模态综合实验平台升级改造,研发了单把滚刀载荷测试方法,实现了单刃
<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较常见的睡眠疾病,扁桃体肥大及腺样体肥大是本病的主要原因,已受到广泛关注。以张口呼吸、睡眠打鼾、呼吸暂停等为主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