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水气单胞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嗜水气单胞菌是我国养殖鱼类最重要的病原菌之一,能引起多种水产养殖动物多种不同疾病,根据症状的不同可分为运动型气单胞菌败血症(MAS),运动型气单胞菌感染(MAI),出血性败血症,溃疡性综合症(EUS)等。对环境和人类腹泻株的大量研究表明嗜水气单胞菌具有高度的表型、血清型和遗传多样性,未曾发现优势克隆。作为鱼类和贝类疾病的病原,嗜水气单胞菌虽被广泛分离鉴定,但对引起MAS的病原嗜水气单胞菌的种群结构和毒力特征仍缺乏系统研究。通过对湖北省内三个不同地区病原嗜水气单胞菌分离株的遗传多样性和毒力特征的分析,我们发现一定时间、一定区域内,作为MAS病原的嗜水气单胞菌为同一克隆系在流行,不存在明显的变异或遗传多样性。同一发病池塘呈现单克隆暴发。病原菌均含有多个毒力基因,其三类分泌系统与国外已报道序列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值得进一步研究。   在体外模型和共栖实验条件下,鱼类的肠道被认为是杀鲑气单胞菌的潜在入侵途径。为了进一步探明养殖池塘中鱼类的肠道是否为病原嗜水气单胞菌的潜在感染源和入侵途径,我们通过抗生素选择分离法(AST)对同一池塘发病鱼和健康鱼肠道中病原嗜水气单胞菌进行了追踪。我们发现无论是健康鱼的肠道还是发病鱼的肠道,均为高毒力病原菌的储库,此结果进一步明确了鱼类肠道作为养殖池塘中MAS暴发的感染源和入侵途径的假说。   弹性蛋白酶B(ahpB)是嗜水气单胞菌的重要毒力因子之一。我们检测了ahpB在气单胞菌中的分布、分析了其序列的保守性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了此蛋白。我们发现ahpB广泛分布于气单胞菌属病原菌中,且代表菌株的序列相似性高于99%。此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和鱼类中相应受体的寻找奠定了基础。我们将进一步在斑马鱼中检测其免疫保护效率,探明其作为气单胞菌属病原菌潜在共同保护性抗原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屈自森的“屈自森书法艺术馆”亮相天津北辰区龙泉道。国内书画界名家、天津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及各界人士200多人参加了开馆仪式。馆内展出了屈
开关电源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损耗小、效率高、应用范围广等诸多优点,已逐渐成为电子电源中的主流产品。其中,升压型Boost转换器芯片更是能够满足低电压供电、高电压输出、高功率密度等要求,已广泛应用到高效便携式电子产品中。基于此,本文从开关电源系统模型的角度开始,设计了一款高效的电流控制模式Boost转换器芯片。本文首先介绍了Boost转换器芯片的工作模式和控制模式,并就其中的连续导通模式(CCM)和
细胞自噬(Autophagy)是真核生物用于清除胞内聚集物、损伤细胞器而维持其稳态平衡的一种溶酶体降解途径。细胞自噬不仅在细胞生长发育、成熟分化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且与多
农村互联网金融的概念比较新,其内容至少应该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组织方式创新,它是一种新的金融服务组织方式;其次是服务模式创新,是基于网络平台的服务,同时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基于网络,又不只停留在网络上,会有地面服务的载体;再次是产品创新,比如阿里、京东的农村金融产品,是将农资需求、消费需求、产品销售连接起来,不直接给农民提供贷款资金,而是直接提供实物。通过产品销售、实物交付来完成交易,农民得到的是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对于有害气体的检测成为人们的迫切要求,我国气敏传感器发展迅速,但由于气敏传感器的高阻值特性及接口电路复杂等原因,气敏传感器测量
BEFM(Bio-economic Farm Model)一直是国外学者进行农户层面研究的有效工具,通过模型优化求解的方法来评估某项技术创新或者某项农业政策实施的有效性。近几年来,模型日趋成熟
新陈代谢(metabolism)是生命体为维持生命活动而在细胞内、细胞之间和组织器官之间发生的所有化学反应的总称,它是生物生长、发育、生殖的基础和前提。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定位系统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日臻成熟和完善,因其所具备的高可靠性、高精度、低成本、具有便携可移动能力
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数据流量急剧增长,提高宽带速度的需求越加强烈,这些对于目前的通信网络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光通信网络正朝着低成本、高速度、大容量的目标前进。伴
由于OFDM、MIMO等技术的应用,未来4G系统的传输速度和频谱效率将会大幅提高。与此同时4G系统具有很大的QoS分布范围,全IP技术的采用使得系统的资源管理和控制具有更大的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