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三年级是基础教育体育课程实施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实现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效果。体育与健康课程确立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的目标。其中,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显性的内容与方法,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得以实现的载体和重要基础。因此,研究运动参与、运动技能目标的实现状况,对于了解和掌握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实现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基于研究的需要,本课题将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目标归类于“运动领域目标”,通过对漳州市一级达标学校高三学生的调查研究,以探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可借鉴的参考。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其研究结果如下;(1)从运动参与目标方面来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人数男生占25.6%,女生占20.6%;有时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人数男生占45.3%,女生占35.6%;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人数男生占29.2%,女生占43.9%。从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调查情况来看,学生合格率虽然占90%以上,但不少是在及格的边缘,而良好率、特别是优秀率却偏低。这一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经过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教学,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并不乐观,需要加强。学生缺乏对体育学习和锻炼能增进身心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喜爱并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人数比例并不高,特别是女生从不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占43.9%,这一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体育教育还存在不少需要改革发展的问题。(2)从运动技能目标方面来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基本上采用与他们所喜爱运动技能有关,而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男女生基本上都对运动项目缺乏兴趣。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学习掌握的运动技能项目主要有球类、田径、武术、体操和健美操类等运动项目,其中男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主要是篮球、足球、排球,女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主要有羽毛球、健美操、跳绳等。学生经常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基本上都是以他们所喜爱的运动项目为主,这一情况也说明了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要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喜爱和需要,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体育认知,激发学生的体育情感,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身心健康。(3)从影响因素来看,漳州市一级达标学校高三学生实现体育课程运动领域目标的影响因素分别是学校因素、环境因素、学生因素、家庭因素、媒体因素等。学校因素中学校领导重视体育课情况、学校体育经费情况是影响体育课程运动领域目标实现的主要因子,除此之外,体育师资力量情况、班主任教师是否支持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情况、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也是影响体育课程运动领域目标实现的因子;场地设施和教学器材匮乏、校园体育锻炼环境氛围是环境因素中影响体育课程运动领域目标实现的主要因子;学生学习任务重、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问题是自身因素中影响体育课程运动领域目标实现的主要因子;家人的态度与支持、家庭体育锻炼环境氛围、家庭经济收入是家庭因素中影响体育课程运动领域目标实现的主要因子;体育活动的宣传与报道是媒体因素中影响体育课程运动领域目标实现的主要因子。针对调查结果分析,提出如下建议;(1)学校领导应提高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加强体育经费的投入,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2)体育课程教学的内容与方法的选择,要尽可能满足学生学习和锻炼的需要,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认知、培养体育情感、养成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应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利用学校现有的场地设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4)学生自身要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养成不怕苦、不怕累、百折不挠的体育精神。(5)学生的班主任教师和家长应该认识到体育锻炼和文化学习同等重要,这对于引导和促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培养学生体育态度,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6)大众媒体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加强对体育赛事的宣传和报道,使更多的人了解体育,了解体育赛事,营造和谐的体育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