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岜沙苗族音乐考释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cde23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苗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历史悠久、分布面广。其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由于这种分布特点使苗族音乐文化显现不同的地域风格特色。贵州黔东南从江县丙妹镇的岜沙(Biasha)村被世人誉为苗族文化的“活化石”。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之中,岜沙人创造、保存和发展了别具特色的苗文化,其中很多的民俗习惯,例如成年男子留发髻,使用镰刀剃头,猎枪不离手等,自明清以来就没有改变过。不言而喻,岜沙独特的苗文化孕育、生发出的岜沙苗族音乐,既保有远古苗族音乐的共同文化特质,又融入了岜沙区域个体的特殊因素。例如岜沙的民歌以二度下行为常,无论是情歌还是古歌大多带有滑音装饰近似哭调的拖腔,旋律跨度上通常不超过五度,这样的音乐特点与黔东南地区凯里、黄平一带最具代表性的苗族音乐相比别具一格。可以说,岜沙独特的音乐与其自身文化以及所处的环境密不可分。本文借助民族音乐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岜沙村音乐的田野调查,对该支苗族的民间音乐进行较为详细的考察、梳理、微观化分析,旨在客观的将“岜沙”传统音乐的历史和现状作比较系统的归纳,对岜沙这支在苗族大环境下的特殊支系的音乐文化作全方位的阐释。全文分为:绪论,简要介绍岜沙的研究现状与资料来源,并讨论研究的目的、范围与对象及实地考察过程。第一章,概谈岜沙的历史、地理、习俗、信仰;其次,从音乐分类入手,在我国现有传统音乐分类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当地人固有的文化观念、审美习性、人文环境等,对岜沙现存音乐进行较科学的分类,特别注意民间分类方面的特征性研究。其中论及各种音乐形式的称谓和历史渊源。第二章,对其音乐形态进行剖析。根据笔者田野工作搜集的一手资料(曲目、唱词、乐器录像图片等),对音乐的旋法特征、结构特点等方面进行细致地分析。第三章,对岜沙音乐进行比较性的研究和文化性的阐释。在音乐形态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分析岜沙苗歌、芦笙音乐与周边苗族音乐的关系,用文化生态的宏观方法进一步阐释岜沙传统音乐为什么是这样,对为什么会具有上述的音乐特征作进一步的深刻分析。其中包括探索苗歌的成因和审美心理,分析芦笙节的原始文化内涵与民俗心理特征对音乐形成的影响,从而系统而全面的对岜沙村苗族音乐的诸多理论问题进行全面的论述。第四章,总结研究结果,讨论岜沙音乐在当代社会的走向趋势,与岜沙苗文化互为因果的现象,探讨音乐在岜沙苗文化传承的功能与作用。
其他文献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现出新的高发态势和一系列新的特征,并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严重的世界性社会问题。我国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传统矫正方法在新形势下
1997年以来,在我国南方番鸭养殖地区爆发一种新发疫病——禽(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俗称番鸭“肝白点病”或“花肝病”,发病率20%~90%,死亡率10%~30%,应激或混合感染时高达90%以上。由于该病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活血、祛湿及综合不同中医药治法对脂肪肝大鼠血脂、肝功、肝组织病理及Kupffer细胞P38MAPK蛋白活性的影响。 方法:利用高脂高糖饲料加白酒灌胃复制大
本文主要研究西方19世纪下半叶以来、不同历史阶段的审美意识,及与之相关的室内设计风格的变化与特征,以期通过分析、总结出审美意识与室内设计风格的演变规律及发展趋势,能对我
随着集成电路工艺的发展,CMOS工艺以其低成本、易集成、低功耗等特点,已成为数字/模拟集成电路的主流工艺。在CMOS工艺特征尺寸减小的同时,MOS器件的截止频率达到数十GHz,从
神话在产生之初,其原始意象就在人们的思维方式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使人们在笃信的同时,生发出一系列崇拜仪式和习俗。这些崇拜仪式和习俗传承着神话原始意象本身的文化内涵,
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留下许多美谈佳话的“入宋僧”,广义上包括两宋时期渡海来华的所有日本僧侣,但本文聚焦于北宋时期来华求法巡礼的裔然、寂照、成寻及其随同,追寻他们的足迹,考
[目的/意义]近年来,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上市企业主动担当并积极履行其社会责任,这不仅对企业的财务绩效水平的提高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对水土保持措施的效益研究以及对效益定量化、货币化分析有利用于开展水土保持经济评价,有利于满足水土保持生态项目对效益分析的要求,有利于提高人们对水土保持效益的认识。效
随着流动人口的家庭流动以及长期居留意愿的出现,流动人口对于流入地的社会融合问题越来越为重要,这要求我们更加关注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的研究。对于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