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胡适的“中国哲学史”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l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适认为“人物传纪是历史的来源”,对“关系一国生命”或“造福一方、影响全国”的关键人物的研究,则可为社会取法,且可为后人借鉴。即使基于仄狭的学术研究角度,“誉满天下,谤亦随之”的胡适也称得上是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如此般的历史人物。胡适之学广博,涉及了政论、文学、史学、哲学、教育等诸多领域,而卓然成书,卷帙浩繁的,当属中国哲学史一门。但其意义尚不在数量,主要在于贡献:开凿混沌,运用现代的观点整理中国哲学的遗产,从横向上推动中国哲学的发展同西方哲学的交流与互通;开了风气,立足文化的本位创建中国哲学的范式,展现和完成中国哲学内部现代化的进程。胡适“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理论尝试和具体实践始终从未间歇。首先,笔者采用“分割研究”的方法,一方面主要考察了胡适“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分期,系统整理初创、转向、成熟阶段内的理论成果;另一方面具体分析了胡适“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内容:阐释先秦诸家思想的逻辑体系、考证中古时期学派的理论渊源、挖掘中国学术史上的科学传统。其次,笔者采用“综合研究”的方法,重点归纳了胡适“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特质:学科意识的自觉、实验主义的指导、科学方法的重视。最终,笔者以胡适“中国哲学史”研究为整体对象,作出了公允的、理性的评析:一方面,胡适“中国哲学史”研究从思想内容、范式变革上开了学界风气之先,推动了“中国哲学”的现代性转换;另一方面,胡适“中国哲学史”研究在史实问题、处理方式上引得学者诸多质疑,暴露了“科学方法”的内在性限制。
其他文献
本文探讨了在现代性语境下本雅明的思想理论特点。他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讲故事的人》以及《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这三篇著作就是这种思考的成果。他在
米歇尔·福柯(1926-1984,有关福柯的生平与著作的介绍参见第31页本文附录)是法国当代最杰出的哲学家,他将毕生的精力倾注于对社会边缘人群和微观政治领域进行“考古学”与“谱
本文把庄子学派借重儒学作为研究的主线,从《庄子》借重儒学的形式——“寓言”、“重言”的分析入手,以《庄子》如何借重儒学(正面褒扬孔子、颜回,反面贬抑孔子两方面进行借
市民社会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有着不同的指称含义和特点.中国近代社会曾经出现过市民社会的萌芽,但建国以后的一段时期内,浓厚的社会生活政治化环境又将其扼
干旱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而土壤水分是干旱监测最重要的指标。利用遥感手段反演地表土壤水分,可以充分反映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特征,适合进行大范围动态监测。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