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立德树人”作为当今教育的首要任务,亟需落实。核心素养浪潮下的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推进,教师素质决定了核心素养的落实效果。体育核心素养的落实过程中体育教师关系重大,体育教师的职前培养,也就是本科教育阶段的培养决定了体育教师发展质量。对此,本文从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着手,以体育核心素养为指导,析出当前我国不同类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现状,并在此基础上融入体育核心素养,提出建设性意见,为体育教育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指导,进而加快体育核心素养的普及。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研究结论:1.教育部2003版《课程方案》中设置的课程与当前各院校之间的差异较大,主要体现在学分、学时、课程类型与种类几个方面。2.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各有特色,专业体育院校的课程中技能类课程的占比较高,而师范类院校与综合类院校的课程综合性较高。总的来说,课程的设置中没有明显凸显体育品德的课程,有可能将其渗入到了各类其他专业课程当中。3.通过比对体育教育专业与高中新课标制定的课程内容,发现两者之间的课程内容契合程度较高,且专业课程涵盖了高中大部分课程。其中专业课程中体能类与健康类课程的设置较少,院校是否通过其他课程予以弥补值得继续研究。4.以陕西师范大学2015级体育教育专业为个案,通过对教师访谈、学生问卷以及实地观察,发现当前专业课程的教学、实施、评价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足,亟需完善。本科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具有不均衡的现状,主要体现在健康行为缺失,体育品德的养成途径单一。研究建议:1.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领导小组或负责部门应尽快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在本科教育阶段的普及,对专业的课程设置予以微调。2.研讨具体课程设置,调整部分课程内容,例如增减,替换某些课程内容,保证课程的前沿性与时效性;3.建议陕西师范大学注重学生的课程质量评价与反馈,通过集体活动增进学生体育品德,以监督指导为主要手段完善本科生行为养,以实际需求为主要导向,以国际视野培养多元化体育教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