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浪乞讨作为人们的一种特殊谋生方式,是古今中外共同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2003年中国政府宣布废除旧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将“收容遣送”改为“救助管理”,实现了由强制性收容到关爱性救助的转变。新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五年多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近年来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流浪乞讨人员数量并未出现明显下降趋势,在这些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当中,不乏女性群体存在。妇女和老人、儿童一样,因为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因素,都是社会的弱者,需要受到社会的特别保护。流浪乞讨的女性群体更是弱势中的弱势,她们长期在社会上流浪,生存环境非常恶劣;而且在流浪过程中,她们还面临着比男性更多的困扰和麻烦,因而对这类群体的救助和保护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国内学术界专门将女性流浪乞讨群体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成果尚少,有些文章只是在对流浪乞讨群体的分析中略微有所提及。本文即是通过对女性流浪乞讨人员的观察和访谈,了解了她们的生存状态,分析得出她们的主要特征、流浪期间的独特经历以及在站期间的特殊表现;指出了救助女性流浪乞讨群体的主要问题:忽略性别差异、缺乏专业手段、政府的救助网络体系不完善并且救助的社会化水平不高。文章在分析基础上提出今后应着重关注女性的特殊需求,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救助政策;改变落后的救助理念,尝试社会工作新方法的介入;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政府机构间的合作;鼓励社区、民间组织等更多力量参与,提高救助的社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