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扬课程知识选择思想研究

来源 :闽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AODENV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问题是学校与课程的基础,知识选择作为其初始环节显得尤为关键。麦克·扬是英国课程专家,亲历教育政策制订与课程改革工作,对知识与课程问题极有研究,其教育社会学思想已在国外久传且于多学科渗透。为了我国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和学科教学的有序开展,强化其观念于我国的影响深有必要。本文即以课程领域的知识选择为主题,以麦克·扬的思想渐成为主调,借文献法、历史研究法和比较法明晰其内容与价值。首先,论文以史为前引,述说课程知识选择史上依托社会学理论的经典问答,“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和“谁的知识最有价值”。两者以社会有机论、社会建构论为根基,在课程知识选择上或唯科学或尊权势,均存在诸多局限,是为麦克·扬研究的宏观前景。其次,论文以述为正篇。先两段式梳理麦克·扬课程知识选择观。20世纪70年代在库恩历史主义和英国政治算术背景下生成课程知识组织化和社会性内容,并存知识与权力的现实勾连与过分杂糅;20世纪90年代后基于理论质询和改革亲历及迪尔凯姆、伯恩斯坦、维果斯基理论参照,形成“把知识带回来”的导向、“三种未来”学说的模体、“强有力的知识”的原则,架构“什么知识更有价值”理念。再从四维度比较“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谁的知识最有价值”和“什么知识更有价值”,得出课程知识选择中,麦克·扬的学科精英主体之于“什么”知识的价值中立和“谁的”知识的群体价值、学科知识客体之于“什么”知识的客观性和“谁的”知识的社会性、社会公正目标之于“什么”知识的个体利益和“谁的”知识的群体斗争、强有力的路径之于“什么”知识的知识本己和“谁的”知识的社会权力等四方面的弥合价值,并简述其不足。最后,论文以行为终末,叙说对我国的理论启示,包括课程知识选择目标的为了教师的专业知识发展和为了学生的知识权力获取,课程知识选择主体的国家主体与宏观理念及学校主体与具体践行,课程知识选择客体的知识认知和知识重拾,课程知识选择逻辑的价值旨归到主体实践。
其他文献
学位
美国学者克拉申在“情感过滤假说”理论中指出,动机、自信心等情感因素会对二语习得的过程和成效产生影响。然而,当前仍有不少学生出现动机低下、消极的自我认同等问题,动机调控策略和自我认同变化作为影响学生英语成绩的重要因素,也就成为了学者们的研究焦点。从现有研究来看,大多仅以其中两个变量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鉴于此,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高中生英语动机调控策略和自我认同变化对英语成绩影响的实证研究,
教材在英语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材提供给学生的语言材料,是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和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来源。语言材料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言输入材料,而阅读材料又是能给学生提供信息最为丰富的语言输入材料,学生阅读技能的提高也是通过这些对阅读材料的学习。所以对于教材中阅读模块的分析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选取的是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教材阅读模块中的阅读材料,以Cunningsworth的阅读材料
完形填空是我国高考英语测试中的一种重要题型,主要考查学生以语篇理解为基础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具备丰富的词汇知识,以及根据上下文语境和语法规则进行正确识别和选择单词的能力。由此可见,词汇知识和语法意识是影响学生完形填空成绩的重要因素。文献表明,国内学者从多视角对词汇知识和语法意识进行了研究,但是对高中生英语词汇知识、语法意识与完形填空成绩相关性的研究还较为缺乏。因此,本研究开展了高中
近几年来,高职英语教学质量下滑,部分高职学生无法在学校内获得高质量的课堂教育,原因在于教师的授课态度以及授课模式等影响了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需要加以调整。围绕概念隐喻理论在英语中的应用研究不断深入,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英语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动机以及持久记忆力等。基于此,开展概念隐喻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有其必要性。以“概念隐喻理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公民道德建设,立根塑魂、正本清源,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公民道德素养得到长足的发展与提升,但同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道德领域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科学分析、准确把握新时代的要求,加速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尤其是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为依托,加强初中学生的公民道德教育更不容忽视。学校是加强公民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初中生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是学生成长的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语音是语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阶段要在巩固义务阶段教育所获得的语音知识基础上帮助学生建构语音意识和语音能力(教育部,2018:20)。情感过滤假说理论提及情感因素会对二语习得造成影响,而英语语音自我概念与英语学习倦怠属于情感范畴会对英语学习施加影响。此外,笔者发现前人对英语语音自我概念、英语学习倦怠和英语成绩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试图探讨英
本论文以语文学科素养为依据,对高中小说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有的语言形式进行分类和梳理。通过分析论述不同类型语言与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科素养之间的关联性,分析判断不同形式课堂教学语言使用的必要性,并尝试提炼高中小说教学中教师语言组织策略。论文以高中小说教师课堂语言形式为切入点,以三个章节形式展开研究:第一章:高中小说教学教师课堂语言概说,主要通过对文学类文本教学与非文学类文本教学中教师语言的比较、小说教
面对经济全球化、知识社会化的大变革,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提升国际竞争力和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世界各国纷纷兴起了各式各样的教育改革。随着“学习共同体”的理论研究逐渐丰富,世界许多国家热衷于学校教育改革的专家学者们在学校中掀起了“学习共同体”改革的热潮。更有学者提出“21世纪的学校就是学习共同体的学校”,而课堂作为学生在校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更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共同体。把“
对二语学习者而言,英语写作是书面的语言产出活动,也最能体现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与思维能力。然而,大多数学习者英语写作水平较低,甚至对英语写作产生了明显的焦虑情绪,缺乏信心,使得学习者在英语写作这一项语言技能上难以突破。英语写作焦虑、写作自我效能感是学习者学习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了解高中生英语写作焦虑与写作自我效能感的现状,探究它们对英语写作成绩的影响路径与程度十分必要。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