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焦虑和抑郁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十分常见,然而在临床实践中还是容易被临床医生忽视。部分研究证实焦虑和抑郁与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相关。但是国内还缺乏有说服力的流行病学数据。本研究顺序调查了阜外医院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中焦虑和抑郁的流行病学情况,研究了心力衰竭伴焦虑和抑郁状态的相关因素,分析了这些患者的生物标志物水平变化及其相互作用。【方法】第一部分:顺序入选心力衰竭住院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住院期间情况,填写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必要时调查员要做相关解释。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的评分情况,分析相关因素。第二部分:填写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价心力衰竭患者的焦虑和/或抑郁情况,同时检测684例心力衰竭患者填表3日内的C反应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大内皮素、N末端B型尿钠肽前体(NT-proBNP)、血沉(ESR)、总胆红素、肌酐和尿酸的水平,并记录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结果】第一部分:入选684例心力衰竭患者中137例(20.03%)患者存在焦虑,160例(23.39%)患者存在抑郁。性别和文化程度与心力衰竭患者合并焦虑相关,性别和纽约心功能分级与心力衰竭患者合并抑郁相关。第二部分:伴有焦虑的心力衰竭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和大内皮素的水平显著高于没有焦虑抑郁的患者(321.72 vs.287.87,P=0.044;279.63 vs.243.90,P=0.021),同时,两组患者间C反应蛋白、NT-proBNP、ESR、总胆红素、肌酐和尿酸的水平没有明显差异;伴有抑郁的心力衰竭患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高于没有抑郁的患者(359.97 Vs 318.84,P=0.018),而两组患者间C反应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大内皮素、NT-proBNP、ESR、肌酐和尿酸的水平没有明显差异。【结论】1、在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中,焦虑和抑郁状态发生率高;2、女性、文化程度低的患者更易出现焦虑状态,女性、心功能差的患者更易伴发抑郁状态;3、伴发焦虑的心力衰竭患者其高敏c反应蛋白和大内皮素水平更高,炎症反应可能是焦虑影响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机制;4、伴发抑郁的心力衰竭患者其总胆红素水平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