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太堡井工矿90102、90103工作面地表移动规律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anzhe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煤炭资源。煤层的地下开采引起煤层上覆岩层移动变形和地表沉陷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岩土工程问题,同时伴随着地表沉陷在开采范围内会产生大量的地表裂缝。为实现矿山的安全开采,在地下开采过程中,有必要对地下煤层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规律及地表采动裂缝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本文利用FLAC3D软件对平朔安太堡井工矿90102~90103工作面的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根据实际开采过程,对煤层开采进行了分步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两个工作面开采完成后的最大沉降量为9.79m,平均影响半径为100.7m,下沉系数为0.8,主要影响角正切值为2.1,开采影响传播角87.3°,水平移动系数为0.24;另外,数值模拟方法计算结果与概率积分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计算结果的可靠性。为了研究地表裂缝的发育规律,按照每步开采10m的步距,以6mm/m水平变形等值线为标志,对90102工作面的地表水平变形发展规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在开采工作面推进过程中闭合裂缝容易出现在6mm/m水平变形等值线与推进工作面之间的区域,在工作面开采的后期闭合裂缝会发生闭合;张开裂缝容易出现在采边界外边缘6mm/m水平变形等值线与开采边界之间的区域,整个工作面完成后开采边界外缘区域内的张开裂缝发生贯通;另外,90102工作面整个开采过程中,闭合裂缝和张开裂缝在地表相继出现,在整个开采过程的大部分时间内两种裂缝同时作用于地表,并且两种裂缝分布均受到地形的影响。
其他文献
随着“数字地球”概念的提出,世界地质行业领域掀起了研究三维地质可视化建模原理,以构建三维地质可视化模型,真实再现地下地质结构及构造的热潮。通过构建的模型多角度展现三维
学位
土拱是广泛存在的自然现象,是土体表现出的特有的空间效应。一般情况下,土拱效应的存在对于基坑的稳定是有利的,但现行的深基坑设计中很少考虑这种空间效应,而把其视为一个二维问
本文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等角度出发,针对废弃混凝土构件的再利用问题,提出了再生混合构件的概念。   为研究再生混合构件的受力性能,本文开展了如下初
随着高层建筑的蓬勃发展,型钢混凝土结构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型钢混凝土的优点十分显著,如能大幅度提高结构的承载力,改善结构的延性,抗震性能好等。型钢再生混凝土结构就是在
结合疏浚工程吹填淤(泥)是一种低成本、无污染、双效益的填海造陆方法,已在沿海地区得到广泛应用,随之对吹填淤泥的处理也成了岩土工程界关注的问题。目前,对吹填淤泥的加固处理
学位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化工、冶炼、造纸等企业发生污染事故的情况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这些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处理不完全及事故排水含有毒性物质,当其通过污水管网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时,会对活性污泥系统造成冲击,正常的污水处理过程受到影响,甚至会使生化处理系统崩溃,进而需要重新进行耗时费力的培菌工作,这对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营影响巨大。针对上述问题,考虑到有必要对污水进行毒性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有约380公里长的总干渠通过膨胀土地段,膨胀土处理技术难度高,制约因素多,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设计考虑采用高性能塑料土工格栅加筋处理,来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长江三峡之一的西陵峡中段,坝址在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将在防洪、发电、航运、南水北调、供
随着交通量、轮载和轴压的不断增大,高速公路的渠化交通等,车辙已成为我国高等级沥青路面的主要破坏形式之一。在发达国家,限制沥青路面的车辙量已成为路面设计中的一项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