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里德堡原子是一种激发态原子,其中最外层电子被激发到主量子数很大的能级。因其具有较大的原子半径与极化率、与外场强的耦合作用以及较长的辐射寿命等奇异特征,使里德堡原子在量子传感、量子信息、量子模拟、电场测量、微波场测量以及超冷等离子体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里德堡原子的寿命测量不仅对偶极矩阵元、散射长度和极化率的理论计算非常重要,而且对波函数的确定、黑体辐射的研究以及光电离率的测量也非常有意义。本文展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里德堡原子是一种激发态原子,其中最外层电子被激发到主量子数很大的能级。因其具有较大的原子半径与极化率、与外场强的耦合作用以及较长的辐射寿命等奇异特征,使里德堡原子在量子传感、量子信息、量子模拟、电场测量、微波场测量以及超冷等离子体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里德堡原子的寿命测量不仅对偶极矩阵元、散射长度和极化率的理论计算非常重要,而且对波函数的确定、黑体辐射的研究以及光电离率的测量也非常有意义。本文展示了一种超冷里德堡原子寿命的全光学测量方法,该方法是基于阶梯型三能级体系中基态原子的光电吸收探测,该三能级体系包含一个基态,一个中间态和一个里德堡态。里德堡态与中间态之间是否存在光泵浦过程,基态原子对光的吸收情况不同,利用基态原子这种吸收的差异性,我们重构了目标里德堡态原子的布居随延迟时间的演化曲线。通过这种方法我们测量了超冷铯原子50S1/2态与50D5/2态的辐射寿命,该方法实验操作简单,不需要量化初始基态原子的数目,可以推广到其他里德堡原子辐射寿命的测量。本文的主要工作概括如下:一、搭建光路,通过磁光阱(MOT)制备基态铯原子,再通过两步激发实现基态原子从6S1/2→6P3/2→50S1/2/50D5/2的跃迁,获得超冷铯里德堡原子;通过不断优化测试,我们得出了激发过程与光泵浦过程中泵浦光(耦合光)与探测光的相关实验参数。二、在工作一的基础上,通过光电检测技术记录了延迟时间ts=0μs时50S1/2探测光的光强随时间的演化关系;类似地,我们还获得了ts=0μs,16μs,32μs对应的里德堡态50S1/2的退泵浦强度随时间的演化曲线。三、通过测量不同延迟时间里德堡原子退泵浦的强度,继而重构目标里德堡原子的布居随延迟时间的演化曲线,最终利用指数拟合获得了50S1/2与50D5/2的辐射寿命。本文的创新之处:一、为了减少由于原子不稳定造成的探测信号的抖动,我们巧妙地引入了一束参考光,实际采用的信号是探测光与参考光的差值,实验表明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目标探测光的信噪比。二、本文展示的全光学探测法是一种低成本、易于操作以及高效的测量方法。利用这种方法,我们不需要校准初始基态原子的数目,只需要比较有光泵浦作用与没有光泵浦作用两种情况下探测光的光强变化,通过这两种情况下光强的差异去直接评估目标里德堡原子的退泵浦布居,进而反映出目标里德堡原子的布居。
其他文献
自旋噪声谱是一种探测热平衡态系统自旋特征的技术。起源于热原子系综的自旋探测,可以反应原子的自旋属性、能级结构、扩散特性及识别磁场等物理信息。应用自旋噪声谱技术于半导体材料、量子阱、量子点中研究自旋动力学过程,发展自旋电子学器件,有望促进自旋成为下一代基本量子信息单元,实现超越摩尔定律的存储技术。由于自旋噪声谱微扰动的探测特点,信噪比非常微弱。本论文主要基于含有10Torr氖气(Ne)和20 Tor
精密测量物理是物理学与计量学、信息科学以及各学科内部不同方向交叉、融合发展的前沿领域学科。它提供了新的测试手段和研究方法,揭示了一些新的物理现象及其规律,推动着新的精密测量器件、测量系统和测量概念的产生及学科前沿的发展。利用经典手段测量,其只能达到经典极限或称为标准量子极限精度。为了提高测量的精度和灵敏度,人们将目光投向了非经典光场,利用光场的压缩、量子纠缠等非经典特性,使得测量精度和灵敏度能超越
为完善跆拳道腿法技术体系架构,运用录像统计、访谈、赛场观察、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使用普通护具与电子护具的两届奥运会决赛的腿法技术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对跆拳道腿法技术创新与开发以及体系构建进行探索。研究认为:电子护具的使用和比赛规则的改变引发了腿法技术内容和使用形式的明显变化;跆拳道腿法技术的创新应该从穿戴电子脚套的感应点和符合生物力学规律的下肢不同运动方式来挖掘潜在的技术;跆拳道腿法技术体系由
随着传统技术测量灵敏度的不断提高,在未来复杂电磁环境下,雷达探测技术面临探测灵敏度受量子噪声限制以及易被杂波背景噪声干扰等难题,对环境态势感知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复杂的电磁环境要求雷达系统具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与抗杂波能力,以提升雷达的探测性能。传统雷达容易受背景噪声和损耗的影响,限制了雷达探测目标和环境感知的性能。量子雷达是一种在经典雷达的框架中引入量子技术的新型雷达探测技术,利用与经典电磁学不同的
在厄米量子力学领域中,我们假定量子系统处于封闭的孤立状态。在这样理想情况之下,系统不会发生耗散,其可观测物理算符为厄米算符,即具有实数本征值。而在实际情况中,量子系统总会与其所处的环境通过驱动和耗散、涨落过程相互耦合,同时会与环境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从而产生耗散,称之为量子开放系统。由于将环境对系统的干扰因素占比太大,厄米系统已经不足以去解决这些实际物理问题。尤其,在量子通信传输领域,环境对压缩光、
随着量子信息的快速发展,量子通信成为了科技界的研究热点。量子通信的远距离传输,需要在遥远的两个网络节点之间建立纠缠。目前长距离光量子网络的实现仍存在很大的挑战。2001年,段路明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原子系综的DLCZ(Duan-Lukin-Cirac-Zoller)量子中继方案,这个方案结合了原子系综中的量子记忆和纠缠交换,克服了光纤中的指数损耗问题,为长距离量子通信的研究奠定了基础。量子网络通常是
上世纪80年代,随着量子理论与方案的不断完善,量子信息做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得到了人们的关注。量子通讯作为量子信息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其最吸引人们的特性在于可以实现物理层面的信息安全传输,而这种安全基于一种奇特的量子态---光量子纠缠态。量子存储是实现长距离量子通讯、构建光量子网络的关键技术,它要求能够对光量子态进行长时间的存储和高效的相干读出。目前,人们已经利用许多物理过程如电磁感应透明(Ele
随着1960年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的研制成功,被称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的激光开始了它在科研及社会生活各领域内的应用,大大推进了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通过将它应用于微观世界,人们也能更加精确地认识宏观世界的本质与奥妙。20世纪末,朱棣文等人因为在超冷原子领域的开创性研究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自此,超冷原子系统作为一个人为可控平台开始活跃在物理学的诸多前沿研究中,光与原子的相互
碱金属原子的超精细结构的测量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对于碱金属原子S态和P态的超精细结构,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一致。然而,由于强关联效应和屏蔽效应,碱金属原子D态的超精细结构测量一直以来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由于碱金属原子从S态激发到D态不能通过基态的单光子跃迁来实现,而可以通过双光子跃迁来实现。为了减小多普勒展宽效应,采用无多普勒双光子光谱进行较为精确的测量。该技术结合选定的激光频率,可以确定室温下碱金
量子信息科学是量子物理与信息科学交叉融合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前沿学科,由于它可以提供在原理上绝对安全的通信和巨大的并行计算能力,使其成为科技界的重点研究方向。量子网络是目前量子信息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量子信道和量子节点是组成量子网络不可或缺的部分。量子信道用于传输量子信息,量子节点处理信息的提取、存储和纯化等工作。俘获的离子、原子和量子点等介质都可以作为量子网络的节点。以原子为介质搭建量子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