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反射异常的初步临床研究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zhuxin1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咽反射异常在相对健康人群、糖尿病患者、脑卒中患者中的分布,探讨咽反射异常的可能相关因素,评估咽反射在真假性球麻痹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2月至3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或神经内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糖尿病52例,脑卒中74例,脑卒中并糖尿病20例,收集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相对健康者82例。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另一检查者在双盲情况下参与相对健康组咽反射的检查)、收集相关的辅助检查资料。结果:①两检查者检查结果差别无统计学意义:X~2值为1.000,P值为0.607;两检查者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76,P值<0.001。②咽反射异常在相对健康组、糖尿病组、脑卒中组、脑卒中并糖尿病组的发生率分别为14.6%、25.0%、33.8%、40.0%。③脑卒中组、脑卒中并糖尿病组各与相对健康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5、0.01;脑卒中组与脑卒中并糖尿病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值为0.605;糖尿病组与相对健康组、脑卒中并糖尿病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14,0.151。④相对健康组以咽反射异常与否为因变量,以高血压、高脂血症、体重指数、年龄、吸烟、性别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以上因素P值均大于0.05;脑卒中组以咽反射异常与否为因变量,以卒中病程、卒中部位、假性球麻痹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假性球麻痹P值为:0.033,OR值为7.369,卒中病程和卒中部位P值均大于0.05。结论:①Moulton咽反射划分法有一定的可行性。②相对健康组有咽反射减退或消失。③脑卒中、脑卒中并糖尿病组咽反射异常的发生率高于相对健康组。④本课题假性球麻痹咽反射异常发生率高,提示将咽反射减退或消失作为真假性球麻痹的主要鉴别点并不可靠。⑤高血压、高血脂、体重指数、年龄、吸烟、性别、脑卒中病程、脑卒中部位与咽反射减退或消失无相关性。
其他文献
[目的]蛋白质Z(protein Z,PROZ)是一种维生素K(vitamin K,VitK)依赖的蛋白质,具有促凝与抗凝双向调节作用,其确切的生理功能仍未清楚,它的血浆水平或基因多态性与中风相关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