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羊鼻山铁钨矿床处于中亚造山带东段的佳木斯地块中部,佳木斯隆起带桦南隆起上。羊鼻山铁钨矿床发现较早,是一典型的大型沉积变质型铁矿,中型钨矿。前人对其钨矿成因及构造背景的研究相对薄弱。本文在收集矿区和区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研究、室内测试及综合分析对该矿床的钨矿进行了较为系统研究。钨矿的主要含矿岩石为石榴石矽卡岩和透辉石矽卡岩,钨矿石中的主要金属矿物为磁黄铁矿和白钨矿,并含少量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锡石、毒砂和辉钼矿。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表明,铁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大盘道组第一岩段;白钨矿主要呈细脉状、浸染状产于铁矿体底板围岩中,钨矿体受片麻状花岗岩与兴东群大理岩接触带及其附近矽卡岩带的控制,表明钨矿床成因类型为接触交代型(矽卡岩型)。含钨石英脉中δ18O水值为3.6‰7.5‰,δD值为-120.9‰-66.2‰,表明其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矽卡岩中与白钨矿共生的金属硫化物δ34S值为16.1‰18.1‰,206Pb/204Pb值为7.87918.863,207Pb/204Pb值为15.53715.603,208Pb/204P值为38.20238.544,表明金属硫化物中的硫和铅主要来源于地层和重熔型岩浆。羊鼻山钨矿的成矿岩体片麻状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520.6±2.8Ma。根据钨矿床成因类型为接触交代型,而接触交代型矿床成矿岩体的形成时代可基本代表成矿时代,因此本文认为羊鼻山钨成矿时代为早古生代(520Ma)。羊鼻山片麻状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该成矿岩体属于高分异的S型花岗岩,其源岩为泥质岩,形成于还原环境,可能是由存在于下地壳的类似兴东群大盘道组的富铝片麻岩部分熔融的结果。基于本次研究及前人资料,认为早古生代时期,羊鼻山矿床所在的佳木斯地块作为西伯利亚克拉通晚泛非期(500Ma)南缘造山带的组成部分,伴随强烈的陆-陆碰撞拼贴过程,发育有530510Ma的同碰撞花岗岩、500Ma的高级变质作用以及500470Ma的碰撞后伸展环境下的岩浆活动,羊鼻山铁钨矿床中的钨成矿作用与同碰撞花岗岩具密切成因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