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占胃肠道肿瘤的第二位。结肠癌的传统治疗以手术方式为主,辅以放、化疗,但手术治疗创伤性大,放、化疗又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副作用,治疗效果不尽人意。为了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及提高其生存质量,生物治疗已逐渐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早在70年代末,人们就发现旋毛虫具有抗肿瘤作用,但多采用口服感染旋毛虫使其进入体内达到抗肿瘤作用,由于活虫对机体具有潜在的危害性,故将旋毛虫中抗肿瘤的活性成分提取出来尤为重要。本实验室已筛选出一些与肿瘤相关的旋毛虫基因,如Tsp05904、 Tsp10855、Tsp06172、Tsp08404、Tsp05091、Tsp05931及Tsp09347等,其中Tsp09347基因编码的蛋白为ESF1,其与人结肠癌HCT-8细胞具有免疫交叉反应。本实验通过制备ESF1蛋白抗体,进而观察其对人结肠癌HCT-8细胞的影响作用,为旋毛虫抗肿瘤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目的:制备出旋毛虫ESF1蛋白抗体,并通过体内、外实验观察其对人结肠癌HCT-8细胞的影响作用。方法:应用RT-PCR扩增出旋毛虫基因Tsp09347,构建克隆质粒18T-Tsp09347,随后构建表达质粒pET-28a(+)-Tsp09347,并转入大肠杆菌进行原核表达,得到旋毛虫ESF1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对ESF1蛋白进行鉴定,并利用包涵体蛋白纯化方法对其纯化;利用纯化后的ESF1蛋白免疫BABL/c雌鼠制备其多克隆抗体,并用ELISA方法测其效价;利用MTT法观察所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对人结肠癌HCT-8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通过细胞培养构建BABL/c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ESF1蛋白多克隆抗体对人结肠癌HCT-8细胞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RT-PCR、测序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表达和纯化的蛋白与旋毛虫ESF1蛋白相一致;ELISA结果显示,ESF1蛋白多克隆抗体效价达1:204800;MTT结果显示,ESF1蛋白多克隆抗体作用于HCT-8细胞24h、48h、72h后,细胞增殖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体内实验结果显示:ESF1蛋白多克隆抗体治疗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未治疗组(P<0.05),且小于阳性对照组。结论:本实验所制备的旋毛虫ESF1蛋白多克隆抗体对人结肠癌HCT-8细胞在体内、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