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矮小症儿童自我效能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今后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矮小症儿童自我效能感水平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采取便利抽样,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医院、*******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8~12岁矮小症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应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The Screen For Child Anxiety Related Emotional Disorders,SCARED)以及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了解患儿自我效能感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全部数据录入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对矮小症儿童自我效能感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患儿自我效能感得分为(2.63±0.34)分。其中,245(81.1%)例患儿自我效能感处于中、低水平,57(18.9%)例患儿自我效能感处于高水平。2.对矮小症儿童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身高、学习成绩、家庭所在地、家庭月收入、是否独生子女、是否进行生长激素治疗、生长激素治疗时间、儿童的焦虑得分、父亲的身高、职业、文化程度、母亲的身高、职业、文化程度不同,其自我效能感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矮小症儿童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的年龄、性别、身高、是否进行生长激素治疗、家庭月收入、焦虑、父亲身高和父亲文化程度为矮小症儿童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1.本组矮小症儿童的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水平。2.儿童的年龄、性别、身高、是否进行生长激素治疗、家庭月收入、焦虑、父亲身高和父亲文化程度是矮小症儿童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矮小症儿童年龄越大、身高越矮、家庭月收入越低、越焦虑、父亲的身高及文化程度越低,其自我效能感越低;女孩及未使用生长激素治疗者,其自我效能感较低。本研究提示医护人员在矮小症的治疗过程中,应结合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患儿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提高患儿的自我效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