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乙酸乙酯缓慢水解的特点在钛酸钾晶须表面成功包覆SiO2层,通过SEM、XRD、FTIR、TGA、Zeta电位等手段对晶须表面的包覆情况进行表征,定量计算了包覆量,并研究了SiO2包覆对晶须表面性能的改善,表明其表面性质接近于SiO2,有利于进一步偶联处理。相比传统的包覆工艺,本方法简单可控,不易形成SiO2均相沉淀,包覆完全,是一个可工业化的表面无机改性方法。
本文还通过分析包覆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对均匀沉淀法包覆钛酸钾晶须的热、动力学机理进行探讨。计算认为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和pH值可以对包覆过程与包覆效果实现可控。
利用共混的方法制备了钛酸钾晶须/聚烯烃复合材料。实验发现,钛酸钾晶须经过无机包硅处理再经硅烷偶联剂表面改性后能与PO基体更好地相容,达到较好的增强效果,韧性的PO体系冲击强度略有下降,拉伸强度提高40%。
最后利用经典线弹性模型分析了短纤维(晶须)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中的应力传递情况,并讨论了晶须取向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开展细观力学模型与数值模拟的研究,建立典型细观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的定量关系,并与传统模型进行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