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词后的问句补语现象一直备受语言学家的关注。本文参考Grimshaw(1979)对英语嵌套动词的观点和Karttunen(1977)对英语嵌套问句语义指谓的提议,运用X‘理论,投射原则和格理论对汉语问句动词及其后的问句补语进行探究。本文主要专注汉语嵌套谓词和嵌套问句的以下问题:1)问句嵌套谓词具有什么样的句法语义特征;2)带嵌套问句宾语句子的疑问语气是怎样表征的;3)汉语嵌套问句和隐性问句的语义解读有何异同。为了回答以上几个问题,本文主要从汉语嵌套动词的选择限制、语义分类、嵌套问句的语义解读以及嵌套问句与隐性问句的语义解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描写与分析,得出结论如下:第一,汉语动词对其宾语有语义和句法形式的双重选择限制,即语义选择和范畴选择,前者指动词对其后宾语有语义类型的要求,后者指动词对其后宾语有句法范畴的要求。本文认为,宾语的语义类型可分为命题,问句,感叹句;宾语的句法范畴可分为标句词短语,名词短语,空宾语。一般认为只有满足语义类型为问句且句法范畴为标句词短语才能嵌套在问句嵌套谓词之后。但本文发现有些动词能嵌套语义类型为问句但句法范畴为名词短语的宾语。这种形式的宾语被称为隐性问句,是嵌套问句的一种特殊形式。第二,带嵌套问句宾语句子疑问语气的表征会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本文认为疑问语气对动词的语义特征,主语人称指称,疑问小品词,句子的重音语调都有选择要求。同时允准可变性也会影响句子疑问语气表征。第三,通过分析汉语嵌套问句和隐性问句的语义解读,比较汉语中的嵌套问句和隐性问句分布状况和汉语主动词的选择要求,本文得出嵌套问句的语义特征是不依赖世界的命题概念,它指谓的是可能世界中的所有真实而穷尽的答案集合。而隐性问句是依赖世界的命题,它的语义解读与看待语境域的角度相关。同时,本文指出,汉语动词对其后的宾语的语义特征有选择限制,即语义指谓和世界依赖与否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