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丝拉拔和失效过程的有限元模拟及其应用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wtfgtweg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丝及钢绞线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高强度PC钢绞线等第三代高档建筑材料,正被越来越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等现代大型建筑中,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其年需求量更呈稳步攀升之势。为保证钢绞线的实物质量及其大生产的连续性、高效性,其原料热轧高碳盘条必须满足以下三个要求:一是力学性能的要求;二是通条性好;三是低的拉拔断丝率。目前,国产热轧高碳盘条与国际先进水平的主要差距就表现在高断丝率上。本文以PC钢绞线用热轧盘条的拉丝形变过程为研究对象,研究如何运用有限元方法和断裂力学理论来模拟金属拉丝成形过程中内部缺陷的形成和演化规律,以及拉丝工艺控制参数对缺陷演化过程的影响。 本课题在从拉丝生产现场收集、整理和提供的断口资料的基础上,将断口的形成归结于缺陷的存在,并将缺陷简化为圆盘面状的单个裂纹,将含单个裂纹的钢丝拉拔问题归纳为两类模型:中心裂纹模型和偏心裂纹模型。 有限元分析采用了两种途径来对拉丝问题进行分析:其一,分析结果的应力云图可直观地显示复杂应力状态下的盘条中应力集中的特点,在裂纹尖端表现应力奇异性,显示了裂纹可能扩张的趋势,也即断口形成的机理。其二,定量研究。以J积分作为断裂参量对拉拔状态进行评估,从而以J积分判据作为临界状态的度量准则。 文中首先通过力学分析说明了中心人字形裂纹形成的机理;然后针对含中心缺陷的拉丝问题提出轴对称计算模型,基于此计算模型研究了模具顶角、摩擦系数等工艺参数对形变区内裂纹尖端应力场分布的影响,得出随着拉丝模具顶角的增大和摩擦系数的减小,裂纹尖端应力集中区域与拉丝轴之间的夹角变小,即形成笔尖状断口的斜角变大,笔尖变得更细长;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裂纹尺寸的增加、模具顶角的增大和摩擦系数的增大,J积分值随之增大。在摩擦系数为0.1时,对于相同尺寸的裂纹,J积分数值随着模具顶角的减小而减小,当达到8°后,J积分的数值变化较小,趋于一个定值。 缺陷偏离钢丝中心线时,应力分布不均仍是拉拔中的主要特点,环绕裂纹前端有应力集中现象,对于本身几何对称的裂纹,裂纹前端集中应力的分布并不对称,偏心度越大这种不对称更加显著。在接近裂纹的一侧,材料外层的应力集中很突出,可见偏近裂纹的盘条表面受到磨损较严重,而且偏心度越大,外层材料的应力集中越严重,其物理意义即盘条表层受到磨损越严重。由此可见,当偏心度大到一定程度,表层材料在偏近缺陷与远离缺陷的两侧受力严重不均,就可能导致钢丝突发性被拉断,即发生脆断。 对不同的裂纹偏心度进行的J积分数值计算和分析研究表明:对应同一偏心度同样尺寸的裂纹,环绕裂纹前端三个不同方位的J积分值有很大的差异,在90°面上的J积分数值较大,表明裂纹更容易在此方位发生扩展;随偏心度的增加,J积分有减小趋势,说明缺陷接近中心轴危害更大,但随着偏心度的增加,由于缺陷有不同部位的组合,可能引发不同的断裂机制,造成不同的断口形态。 最后,将有限元分析研究的结果进一步应用于拉丝生产工艺的优化,为改进工艺、降低断丝率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其他文献
本论文重点研究高压电网同塔并架双回输电线路故障保护技术。输电线路中的瞬时性故障采用自动重合闸,能使瞬时故障消除并使线路重新投入运行,这样可大大提高供电的可靠性,提高电力系统并列运行的稳定性。本文系统地阐述了短路故障的原因、类型及后果,并对短路的暂态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建立了短路电流模型,采用电流变化率的方法作为短路发生与否的判据,更好地满足了电力系统对短路保护的要求。分析了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通
电力作为一种能源,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然而如何提高供电可靠性,是当前电力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电力成本以及和电力相关的运营成本所占的比重正大幅增加,变电站作为电能的集中和分散点,提高其供电的可靠性,是解决持续供电、保证供电质量的关键所在。一个完善的电力监控系统,可以对电能质量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可以提高电力输送的效率,减少线路损失、缩小运营成本。本次课
大电网的互联在带来便利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增加了系统大面积停电的风险。解列控制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第三道防线。其中,主动解列是防止电力系统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的有效手段之一。某个不安全故障的发生可能导致系统的完整性难以保证,这时我们可以将系统分成若干个子系统(为了保证各个系统的稳定性)。一个合理的解列方案是保证解列过程对系统造成的影响最小且尽量保证各孤岛的功率平衡。这要求主动解列措施要满足一系列稳态约束
国内交流转辙机所采用电机的各项技术指标要求均符合GB/T5171小功率电动机的通用技术条件和TB3113-2005ZD(J)9系列电动转辙机中对电机的技术要求,而铁路道岔转辙机所特有的工
航空蓄电池是重要的机载设备,在飞机安全飞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蓄电池充电设备的性能直接影响着蓄电池的电气性能和使用寿命,因此近年来航空蓄电池充电设备的研制已经成为研究
为解决“一户一表”繁重的电能参数采集问题,集中抄表系统应运而生,但其因电力线载波抄表系统抗衰减能力较差,未能达到商业推广。本论文采用非传统通道传输技术,以电力线作为传输通道,对系统进行了设计,完成了电子式电能表与modem的一体化,增强了发送信息的可靠性,采用长代码编码理论以及电压过零点信号传输技术设计编码发送器,并设计了新的编码方案,提高了系统容量。该技术降低了工程施工量,降低了系统的建设成本,
随着能源问题与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以风电、光伏等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不断发展,当风电、光伏作为分布式电源接入时,一般通过接在用户侧的微网接入大电网,以避免对大电网产生不利影响。由于风、光等新能源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对于微网运行时的控制方法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传统的思路是依靠储能设备作为主要控制手段,但由于建设和使用成本都较高,难以推广。本文引入需求侧响应技术,通过控制家居环境常见的空调、热泵等温控负荷
热电材料是一种能够实现热能和电能之间相互转换的新型功能材料。方钴矿材料是一种性能优越的中温区块体热电材料,如何进一步提升方钴矿材料热电性能与力学强度已成为当前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