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无限与永恒——杜鸣心钢琴作品的创作与分析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f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鸣心先生是我国享誉国际乐坛的著名作曲家,现任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五十年的音乐创作生涯中,杜鸣心先生逐渐形成了以功力深厚的传统作曲技法为基础,融入现代音乐思维方式,以格调高雅、飘逸、亲切感人的音乐语言为特征,以调性音乐体系与民族民间音乐素材相结合为切入点,以视角独特、清新、具时代感的旋律写作而见长的、融入个性化世界观的音乐创作风格。 杜鸣心先生的作品涵盖面很广,包括大型交响曲、交响诗、交响音画、歌剧、舞剧、影视剧配乐、钢琴、小提琴独奏、重奏、协奏曲和声乐作品等。总体来说,经过五十年的历练,杜鸣心先生在音乐创作上是相当成功的。鉴于杜鸣心先生本人曾是钢琴演奏家,钢琴作品在其音乐创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以杜鸣心先生的三首钢琴独奏曲、三套组曲和一首协奏曲作分析基础,谨对创作于不同时期、跨越五十年的三首代表性作品《变奏曲》、《托卡塔》和协奏曲《献给鼓浪屿》,做历史性回顾和系统性音乐分析。力求贴近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艺术观,旨在让人们站在理性的角度、用历史的眼光对其钢琴作品的产生年代、历史背景、创作初衷、个性风格、时代意义,特别是作曲技法与艺术特征等方面有比较深刻的了解。由点及线、由线而面,通过本文,可进一步对作曲家的整体音乐创作提供理论依据,并对其内心世界、音乐人生与艺术情怀有所“透视”。
其他文献
折叠家具的发展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折叠家具从最初作为地位的象征而仅仅用于帝王或者上层社会,到后来走入平凡百姓家得到广泛运用,不仅仅是生产力的发展结果,更是
"涂鸦"一词源于希腊文"graphein"和意大利文"graffito"的复数形式"graffiti".简言之就是在墙上乱写乱画. 涂鸦被当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常认为起源于1960年代的美国.但是在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商标标识设计作为促进工、商企业建构良好的产品品牌形象和发展空间的全球性经营策略,在许多国际知名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能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