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通过对德国职业培训中心办学模式的研究,总结其办学模式上的优势,为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模式的改革提供参考,以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本文选取了在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区域职业培训中心、企业内职业培训中心以及跨企业职业培训中心作为研究对象,以他们的办学模式作为研究内容。其中区域职业培训中心作为特殊形式的职业学校,其办学形式比较灵活,投资渠道也比较多样;企业内职业培训中心主要用于双元制框架内的企业培训和职业进修教育,办学主体为企业;跨企业职业培训中心为行业协会所办,用于为中小企业进行补充性质的企业培训。本文为了对这三种职业培训中心的办学模式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其在德国存在的原因和条件,之后便对其运作模式,即办学主体、办学形式、投资渠道和管理体系四个方面进行理论研究。除此之外,还针对每种职业培训中心各选取了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实体进行了案例分析,以证明和丰富理论研究的结果。最后对每种职业培训中心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总结。目前我国一些中等职业学校也在尝试新的办学模式,有了办出了特色和规模,但总体来说还较为单一。本文在对德国三种职业培训中心的办学模式进行研究之后,参考德国职业培训中心的办学经验,基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提出了我国职业学校办学模式改革的措施,主要包括:促进办学主体的多元化,通过出台法律和落实政策鼓励企业和行业办学,对一些中小企业应积极采取“联合职业教育”和“跨企业培训”的形式;推动办学形式多样化,面对更多人群,提供更多层次的职业教育,并使用更丰富的教学方式,充分满足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投资渠道多元化,政府要发挥统筹作用,以政策鼓励企业、各种社会力量对职业教育进行投资;完善职业教育的保障机制,即政府要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推动行业协会对职业教育的监管,并通过统一的、企业认可的标准去培养学生,落实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职业教育与工作岗位的衔接度。